小刀马岁月如梭。又到了腊八节了。腌蒜和喝腊八粥成为了一种习俗。小时候就非常爱喝小米粥,只是清澈、淡淡的米香都让人陶醉。而且败火。对于粥的最大印象自然是腊八粥了,各种可以参与的东西都是可以煮在其中的,红豆、绿豆、蚕豆、红枣、花生、果仁、糯米、薏仁米等等,五花八门的,放进去的一种醇厚,煮出来的是一份乡俗。到了腊八,春天的脚步已经在悄然走近了。腊八粥氤氲的香气,弥漫着春的气息,喝一口腊八粥,香香的,甜甜的,内容丰富,仪式感也超强。关于腊八节的由来,有人说是在古代,男人们在外地做工,到了腊月初八,该回家过年了,就把剩下的各种食品都拿出来,一起煮了,做一顿好吃的,吃完好赶路。慢慢就形成了腊八节以及吃腊八粥这种习俗。还有一种坊间说法是:元末明初,朱元璋抓去坐牢被监禁的时候,腊八这天饥寒难耐,怎么也找不到食物充饥;最终,朱元璋想到了老鼠洞里面有老鼠过冬的各种豆料与米料,挖开一看,果然如此,便把这些物件一股脑地都熬粥而食,味道还不错。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为了纪念这个日子,才有了腊八这个传统节日。在朋友圈里看到很多巧妇都已经备好了熬腊八粥的各种食材了,江米,小米,大米,红枣,红豆,莲子,薏仁等各种用料,据悉用微火慢慢的熬制,添加适量的白砂糖就是一锅“上品”的腊八粥了。当然,现在的“工具”颇多,高压锅、电饭煲、电压锅,各色食材放到锅里,预订一个时间,半夜就可以开始工作,慢慢地熬制,到早上醒来的时候,一锅腊八粥也就出炉了。再配几根麻叶,一小碟子苤蓝丝,一小碟子豆芽菜,一小碟子酱豆腐,一小碟子醋花生,美味无穷啊。在腊八这一天,除了喝腊八粥之后,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腌制腊八蒜。小时候,经常看着妈妈腌制腊八蒜,我的任务就是帮着剥蒜。妈妈说,村里的老人们一辈辈留下来的乡俗,就是把蒜剥好之后,不要水洗。但要要将蒜的底切掉,据悉这样变色会快,而且也能更加入味好吃。蒜准备之后,就要找容器了,那时候一般都是用吃了罐头的大玻璃瓶子,把去了底儿的大蒜都放到瓶子里,由于山西人的缘故,自然是用陈醋来腌制了。有人也喜欢有白醋或者米醋,但我们还是习惯吃陈醋腌制的。将装满蒜的瓶子里倒满陈醋,如果喜欢甜味的话,也可以放一颗冰糖。我们小时候一般是不放的,因为也不舍得,冰糖是直接放在嘴里去砸吧地泯着吃的,哪舍得腌制到蒜里了。密封好瓶子之后,放在阴凉处就可以了,一般一周之后就可以看到变色的大蒜了,而最佳的口感期一般在20天左右,也就是说,到了年三十吃饺子的时候,正好蒜醋也派上用场了。腌制好的腊八蒜,色泽翠绿,口感爽脆,配饺子、配面食,都是非常可口的。山西更是面食之乡,几乎在每一个面食店,都可以看到大蒜的存在,而过了腊八之后,腊八蒜也会成为面食店的一种“标配”的。此外,蒜醋在年三十、大年初一的时候,又可以当饺子醋来食用,也是最佳的选择。这时候,就能体会到陈醋的美味,经过大蒜的浸泡,陈醋本身的香味、恬淡,加上一线浸泡辛辣大蒜之后的柔和,彰显了更多的浓郁和香醇,这是米醋和白醋都难以企及的高度。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腊八节是一个非常“素”的节日,腊八粥、腊八蒜,都是简单地不能再简单的吃饷,这也恰好是中华民族的勤劳而俭朴,儒雅且淡定,清欲寡欢不奢靡的一种情操。虽然是几辫蒜,一碗粥而已,但其中透着浓浓的柔情,是祖祖辈辈相传的一种烟火气,一种乡俗中透着浓浓的乡愁。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paidaiban.com/zyzlxjy/9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