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进入了手足口病的好发季节,您对手足口病的了解有多少呢?今天我们将普及一些知识,帮助有孩子的父母轻松应对。其实,预防手足口病应常记十五字口诀:常洗手、勤开窗、喝开水、食熟食、晒衣被。这简单的十五字,各位家长、学校老师您做到了吗?
什么是手足口病呢?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引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驰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容易发生死亡。
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多数病人常突发起病,1~2天内口腔、咽、软腭、颊黏膜、舌、齿龈出现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周围绕以红晕,破溃成小溃疡,由于疼痛,常流涎和拒食。同时手足亦出现皮疹,在手足的背侧面和手指(趾)背侧缘、甲周围、掌跖部,出现数目不定的水疱,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一般经过良好,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
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如有发病,应加强患者的检测,若患者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应警惕爆发性心肌炎的发生。个别儿童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其症状表现为发热、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躁、睡眠不安等,身体可伴泛发性丘疹、水疱,甚至点状出血点。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家庭如何预防小儿手足口病?
一、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要饮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完全加热后再食用.
二、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三、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还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四、家长要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家禽,家畜要圈养,避免人,畜混住一处,尤其要减少儿童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幼儿预防措施
一、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二、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三、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四、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
五、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六、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张萍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paidaiban.com/xjyzlff/4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