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流行性疾病,一般通过飞沫进入人体,宝宝的免疫力相对较弱,所以6岁以下的孩子容易发病。宝宝得了手足口病,除了发烧,还会在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者疱疹。手足口病就是因出疹子的部位特殊而得名。
宝宝被传染了手足口病,全家人的生活都乱套了。
孩子高烧不退?
宝宝这满嘴的疱疹,根本没法吃饭,不是饿哭,就是疼哭?
日哭夜哭,怎么都哄不好,还发热,每过三十分钟就量量体温?
想知道感染了手足口病到底发生了什么,先来了解一下手足口病的发病过程吧。
潜伏期。
一般来说,手足口病有三到五天的潜伏期。这个阶段,宝宝没什么症状,该吃吃该喝喝。
发烧。
手足口病引起的发烧有两个特点,升温快,温度高。刚才还好好的,一转眼,宝宝额头就滚烫滚烫的,一般热度是38-39℃,严重时会烧到40℃。如果不采取退烧措施,可能会持续四到七天。
出疱疹。
发烧一两天后,嘴里、手掌、脚掌,甚至小屁屁上,就开始冒出米粒大小的玫瑰色疹子。
疹子出齐后,部分疹子会变成绿豆大小的疱疹,疱疹的周围有红晕。身上的疱疹一般不疼不痒,嘴里的疱疹可就麻烦了,一碰就破,一破就疼。
一般两到四天后,疱疹就开始吸收、结痂,结痂基本就代表手足口病要好啦。
其实,手足口病病毒跟感冒病毒是一个德性,就算用生命在捣乱,它们大概也只能蹦跶个七天。哪怕放手不管它,时间一到,也会好的。
不过,也有极少数的宝宝在感染手足口病病毒后,出现心肌炎、肺水肿、脑膜炎等各种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关乎生命的知识科普一下:
一、脑炎
几个病毒路痴了,皮肤没去成,居然跑到脑子里去了。
脑子里的大白抄起家伙就去干它,一来二去搞出炎症,这就是脑炎。
战争一起,脑细胞遭了殃,被误伤的、被打死的,到处都是。这就会造成脑损伤,再严重点儿,脑子也会被害死的啦!
二、心肌炎
病毒也是有套路的,这回又走错路了,居然跑去心肌细胞安营扎寨。
于是,大白又来了,战争在心肌细胞中展开,心肌细胞开始死亡……这就是心肌炎啦!
三、肺水肿
心和肺是一对好基友,所有从心脏泵出去的动脉血,都得先去肺里装上氧气。
还是那几个跑去脑子的病毒,不知道咋回事儿,居然搞得交感神经异常亢奋。
交感神经这一亢奋,又搞得身体外周小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压升高,导致心脏往外泵血就没那么畅快了。
这不,搞得装满了氧气的血液也只能滞留在了肺里。堆积、压迫,搞得肺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水就渗了出来。
这下,肺就从一个气包活活被玩成了水包,这就是肺水肿。
最严重的时候,肺就像泡在水里,X光检查下,会看到肺变成了全白,根本没法看到肺的纹理,这就是传说中的“大白肺”。
这时候的肺也就没法完成气体交换这个任务了,人只能靠呼吸机维持生命。
家长们除了需要知道如何预防,也可以了解一下关于手足口病的保险,给孩子的健康增添一份保障。
手足口病的症状即便不是很严重,但是也不能轻视哦!
那么应该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如何治疗减轻宝宝的痛苦呢?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中医中药是正确的选择,科学规范的治疗才能及早痊愈。
过期的、变质的、生冷的食物上面,尤其是没煮沸的水里,满满都是病毒的身影。宝宝一吃,很容易传染。
食物传播是手足口病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
所以食材要新鲜,食物要煮熟,水也要煮沸。小朋友们最好不要你一口啊,我一口。危险啊!
飞沫传播也是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之一。
几个宝宝窝在一起说话,这一开口,病毒的机会就来了,在飞沫的助推下,一起聊天的所有宝宝,就都是病毒的俘虏啦。
给宝宝戴个小口罩,就能轻松挡住手足口病病毒。得病的宝宝需隔离,以防疾病扩散哦。
小朋友么们很顽皮?吃吃小手又抓抓玩具,抓抓玩具又吃吃小手。
吃吃小手时,病毒爬上小手,它可就是病毒的播种机了,小手碰过的、抓过的东西,就都被病毒污染了。
下一个小朋友的小手来了,病毒就跟着它又来到了嘴巴,进入肠道,开始新的旅程。
直接接触、间接接触都是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哦!
插一句:导致手足口病的病毒不怕酒精,所以用酒精擦洗小朋友触碰过的玩具用品是没有用的哦!!!
紫外线、漂白粉、甲醛、碘伏,才是这些病毒的克星。高温水煮也能杀死这些病毒。
记要点:煮、泡、晒、擦。
煮。宝宝的奶瓶、餐具,用前煮个20分钟,煮煮更健康。
泡。宝宝的玩具,每周用消毒液或漂白粉泡个30分钟,把病毒杀干净。
晒。宝宝的毛巾、尿布、衣物、被子等,都要经常换洗。阳光中的紫外线杀病毒可是杠杠的。
擦。地面、台面等宝宝经常碰的地方,每周用消毒水或者漂白粉进行擦拭。尤其像厨房、卫生间这些卫生重灾区,更要重点对待。
那些已经传染上手足口病的小朋友,可以进行一些治疗,减少痛苦。
手足口病的治疗,最最关键的就是两点,一个是体温,一个是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