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红豆酱 >> 红豆酱做法 >> 正文 >> 正文

吃过多少珍馐佳肴,你怀念的还是妈妈做的家

来源:红豆酱 时间:2025/3/31
十岁的快乐是清蒸,吃的是新鲜;二十岁的快乐是小炒,吃的是生猛;三十岁的快乐就已经是红烧,吃的是回味。至于以后,便是一道五味杂陈、历久弥香的佛跳墙。将时间煮成味道。妈妈的记忆,是存储在大脑中关于味道的区域里的,所以一闻到那些味道,就会想起妈妈,一想起妈妈,也会很快想起妈妈的味道。我们与妈妈的心是永远连在一起的,就像风筝,我们在这头,妈妈在那头,不管我们飘荡得有多远,只要我们的心一揪,妈妈就能马上感觉得到。如今妈妈渐渐远离了我们,手边的风筝只剩下了妈妈的味道。母亲节来临之际,我们采访了3位路人,一起回忆一下儿时妈妈的味道。路人甲米虽然是河南农村娃儿,一日三餐的主食却离不开米饭。小时候吃的,都是河南本土的大米。小时候的米,闻起来特别有米香。那时候淘米,先是把米中夹杂的小沙粒捡出来、小谷壳淘洗出来,通常淘米水都是很浓郁的米汤,柴火灶,大铁锅,煮出来的米饭满屋飘香,有时候即使啥菜也没有,拌点猪油也觉得特别好吃!让人难忘的就是锅底那薄薄的一层锅巴,吃起来又香又脆,可以成为饭后零食,嘎吱嘎吱特有嚼头!每到夏季,妈妈都会变着花样做各种米粥。比较常见的就是红薯粥、南瓜粥、红豆粥、绿豆粥、青菜粥等,稍复杂点的就是用甜酒曲发酵做成的米酒,冰冰爽爽甜甜,是夏季最解渴最喜爱的美味。大米作为主食不仅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作为其它辅料也功不可没。儿时对大米的记忆,还有特别多的美味,把米磨成粉和红薯、土豆等做成的各种零食;和茼蒿做成的各类蒸菜,还有经过发酵做成的辣椒粉等等,都成为了最具特色的美食。儿时的美味,都定格在脑海里,成为永不磨灭的美好回忆。路人乙面小时候,放了学就拼命往家里跑,进门就扑面而来的饭菜的味道;那是吃了二三十年无论如何都不觉得厌倦的爱的味道,那是什么味道都不能轻易取代的。如今,我们吃遍了这个城市的大小馆子,也尝尽了各种酸甜苦辣。于是我们就开始思念妈妈的味道,那种妈妈的手擀面,一锅春水几颗青菜叶便是一道美味可口令人回味悠长的妈妈味道!妈妈做面条时,一瓢面粉倒在一个瓷盆里,加上一点盐,放些水,调好,妈妈的双手里面盆里反复地揉啊活啊,把一盆面揉活得光滑、柔亮、韧,直至一点丁儿也不粘在手上,那颜色,像罩在蜡烛上的白瓷,生动、柔和,散发着生活香甜和美的光泽。揉好的面放在面盆里盖上一块湿手帕醒上半个小时,醒好的面更劲道更有韧性,妈妈拿出醒好的巴掌大的面团放在面板中央开始擀面,擀面杖不停地在面团上滚动,让面始终保持一个圆形,擀面杖随着妈妈双手的节奏,前进后退,后退前进,渐渐地,面团变成一张圆圆的薄薄的大大的面片儿,妈妈一直把面片擀成像纸一样薄,才将它一正一反的折叠起来。像风琴象折扇又象是层层梯田,然后,妈妈拿起菜刀开始切面条,妈妈的刀法是无人能比的吧,她切得又快,又细,又均匀、又好看。不一会儿,细细的长长的面条就出来了。妈妈在柴锅里添上水,爸爸帮忙添柴烧开,水开了,妈妈有时先打上几个荷包蛋,再下面条,有时先把面条放进锅里煮开再加青菜叶,抑或做成炝锅汤面。炝锅汤面,是我们最喜欢的一种做法,妈妈把放了酱油和面粉腌了一会的瘦肉和洗净沥干的黄豆芽,放在爆香葱段的油锅里炒至金黄盛出,然后在倒入鲜汤煮沸,加入白里透黄的手擀面条,在水里上下翻滚几下,炝炒的瘦肉豆芽和面条在浓郁的醇香的面汤里欢快地舞蹈着,跳跃着,一锅香浓可口的妈妈手擀面就出来了,吃起来又滑溜,又筋道,非常可口。现在我们经常在外面吃买来的手擀面,无论吃多少次,那味道都比不上妈妈的味道,因为现在已经没有人会象妈妈一样为我们做手擀面了。路人丙油30年前看到大伙买肉只想要肥的不愿要瘦的,抱怨猪板油都开后门了。屠夫无奈只能瘦肥搭配,并且抱怨说,这猪肝不毎称搭一点,这肉怎么买!你听老百姓振振有词的说道,菜不养人笋和蕨,肉不养人肝和血。30年后人们谈肥色变,唯脂是恐,买肉专挑瘦肉和排骨,大家嫌弃的猪肝等也成了香饽饽。这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世事难料。现在,尽管我成了"三高"(血压、血脂、血糖)人士,对红烧肉、猪油炒莱仍然情有独钟,实在打熬不住了也要来个浅尝辄止,过过嘴巴瘾。追根溯源,我的这一“恶习”源于儿时对猪油的欠缺和向往。我们小时候,满脸菜色的国民向往肥头大耳的形象,追求满嘴流油的日子。我的老家是个出产棉花和油菜的地方,一般人家用棉花籽油炒干菜,用油菜籽油炒青菜,人们把荤油(猪油等动物油脂)奉为上品,平时少量用于汤菜,过年过节来人来客才多用一点。娃儿们过生日那天,我们那里的通行做法是,家境稍好一点的,碗底可能臥个鸡蛋,大多数特别是姊妹兄弟多的家庭,都是碗底放一砣熟猪油,做娘的会暗示过生日的娃儿把饭拌一拌。我享受的就是后面那个待遇。碗底的猪油在热米饭的包裹下已经溶化,浓郁的荤油气味穿过饭粒直奔鼻孔,用筷子稍稍一拌,裹了一层荤油的米饭闪着光亮直奔眼帘,在我的心里,那一碗米饭就如珍珠可贵,是天下最好的美味佳肴。我用筷子把猪油米饭挑起来放入口中细嚼,香软油腻,半天舍不得咽下。吃完这碗饭还得再装一点,为的是碗底那一点猪油余味道不浪费,这样的待遇一年才一回呀。十多年后我离家去西安读书,母亲在我的行李中放了一瓶熟猪油,并一再叮嘱说,想吃时,挑一砣放在热饭里面。知我者,母亲也,我热泪流了出来。其实,每个人对妈妈的味道记忆都藏在一道菜里,不仅是儿时的记忆,更是现在生活的羁绊。这每一道菜中都少不了油盐酱醋茶,就像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一样。而这些米面油食材的本真,就像我们记忆里孩提时代的生活一样朴实无华,却有无法磨灭。所以,河南袁家村严格把控食材安全,所有的原材料可追溯,所有的小吃现做现卖,保证食品最本真的味道,运营十年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件。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好食材、好手艺、好味道”的理念。美食,是人最深的乡愁。一个人长大后,总有些滋味,只能停留在回忆里。无论去过多少地方,吃过多少珍馐佳肴,你最怀念的,还是妈妈做的家常菜。因为,时光将味道烙在了我们的味蕾上,随生而生,永不磨灭。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paidaiban.com/zjzlxjy/99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