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者寒之”,外感发热以解表发汗为治疗原则,根据病邪性质、病变脏腑、影响气血津液的不同,又有清热解毒、清热利湿、通腑泻下、清泻脏腑、养阴益气等治法,以达清除邪热、调和脏腑之目标。今天我们聊一聊在临床中外感发热治疗的几个误区。
重视表证的治疗
随着寒潮来临,外感发热类疾病逐渐增多,外感邪气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所面临的最大的健康问题。无论是伤寒学派还是温病学派,都高度重视表证的治疗。《伤寒论》中,关于表证的论述是最多的,太阳病篇所占的篇幅也是最大的,表证经过及时妥善治疗,在外感阶段治好了,就是个普通外感。如果表证不及时解决,一旦入里,疾病就变得复杂而严重,治疗难度更大,很多疾病并非是先天而得,都是外感未能妥善治疗所致。临床上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一个感冒没有治好,成了鼻窦炎、慢性鼻炎、慢性咳嗽、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肌炎、慢性肾炎等等。如果最初一个感冒,及时对“证”(强调是“证”而不是“症”)治疗,就是一两副中药就可彻底治愈,由于失治延治或不对证的治疗,成了重症肺炎、心肌炎住进了ICU,上了呼吸机,估计张仲景在世也是无能为力的,也正是《黄帝内经》所言: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扁鹊见蔡桓公》也提到,君有疾在腠理,不知将恐深.....疾病逐渐由表入里,由浅入深,最后病入骨髓不治而亡。同样阐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就是要高度重视表证的治疗,强调善治者治皮毛。
外感发烧的治疗误区
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脉浮紧,是外感表证的典型症状,也是麻黄汤的方证特点,发热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应激反应,外因如细菌、病毒、非典型病原体等侵袭机体之后,人体是要发生反应的,中医抽象地认为邪气侵袭人体之后,这是正邪相争的一种状态反应,此时的发热是正气能够与邪气相争的一种表现。
表证的治疗,重点不在于发热,而是祛邪。发热只是一个症状,表证解除了,表证的发热自然就没有了。但大部分情况下,不管是我们的医生还是患者,都过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paidaiban.com/xjyzqzl/7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