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了一天的热搜,现在想想还是难以置信。
最近几年来关于“运动猝死”“熬夜猝死”“过劳猝死”的报道真的是越来越多了。大家一定要清楚病因,并学会预防,养成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先来了解病因猝死的原因有心脏性原因(心源性猝死)和非心脏性原因(非心源性猝死)。心源性: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炎、肺心病、风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家族遗传性缺陷疾病。
非心源性:心脏原因以外的疾病,如肺栓塞、哮喘、脑出血、主动脉夹层、超负荷运动导致心脏缺血等。除此之外,工作压力、长期熬夜、长期吸烟酗酒、高盐高脂饮食、感冒、便秘、寒冷刺激、剧烈运动、情绪波动、肥胖、中暑、呼吸道疾病、肝病、肾病、体内存在感染(扁桃体炎等)、心脏外伤性出血、饱食后运动、暴晒、运动后淋浴等。不仅能导致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心脑血管病变加重猝死的风险,同时也是猝死的诱发因素。
熬夜疲惫+运动,很可能过度透支身体,特别是心脏的使用超过了身体的极限,即使身体本身没有病痛,也会发生猝死。发病前的征兆在发病前1个小时到1个月之间,身体会通过心脏和脑部的症状向人体发出信号。所以感到不舒服,医院就诊检查排除,以免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心脏:出现持续胸闷憋痛、过度出汗、透不过气、莫名的疲倦乏力、频繁心慌心悸、嘴唇发紫、肩背疼痛、四肢浮肿,明显的血压升高等。
脑部:出现头晕头痛、昏厥、流口水、呕吐、喉咙紧缩疼痛、肢体瘫痪、四肢无力、半身麻木等。
要做好预防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1、积极治疗心血管疾病日常生活中要定期体检以便及早发现这些基础病,并且积极治疗。
拥有健康、有弹性的血管也很重要,大家可以补充胶原蛋白、枸杞、大豆、红薯、燕麦等滋养血管,清除血液垃圾,防止动脉硬化。
2、掌握急救知识
心肺复苏是在专业救护人员到达之前,延续患者生命最重要的方法。
大家一定要掌握这门救命知识。
3.戒烟限酒要远离心脏病,首先要戒烟少喝酒。4.控体重、控三高肥胖、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已被证明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5.调饮食、调心理、调节奏调饮食:尽量养成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的好习惯,同时注意少吃刺激性食物,不要暴饮暴食,吃饭不要过饱。
调心理:需要有效调节自身情绪,避免大喜大怒、极悲极恐能够减少突发状况的发生。调节奏:避免熬夜、连续加班或劳累,要做到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节奏,要注意休息,如出现持续胸痛一定要及时检查。6、适度运动坚持每天30分钟的有氧运动,提高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肺功能,有助于预防血管病变,提高免疫力。7、防止便秘
便秘时排便会使腹压升高,过于用力会使心脏承受的压力增大,可多喝水、吃膳食纤维类的食物。8、运动时要做好:定期体检,完成心血管系统检查
保证充分的热身(尤其冬天时间要长)
运动量不宜过大(未经专业训练不宜)
及时补充能量(运动饮料、水分)
感冒、发烧、疲惫、熬夜、喝了酒后不建议运动
出现明显的气喘、胸闷、胸痛,要立刻减缓运动或暂停
高强度运动、健身并非人人适合,选择力所能及的项目,掌握科学的运动方法,才能真正从运动中获益。——END——
长按扫码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paidaiban.com/xjyzqzl/6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