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
小王耶耶当别人还在纳闷,刨冰这种没啥技术含量的冰凿边角料,为何会突然成了天津对外输出的新顶流,殊不知天津老味儿刨冰,早已到达了nextlevel。外地人对刨冰的印象,还停留在小学门口三块钱一碗的色素大乱炖,天津刨冰却是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星冰乐。“纯冰是用百岁山做的,奶冰是用海河牛奶做的,甚至某家冰店的雪球,用的还是比利时冰激凌。”和任何地方的冰品都不同,这种古早的天津刨冰,就像是炸酱面一样,厚厚的冰山上浇满了果酱、红豆、杏干等卤子,“就像是糖分核弹,直接把血糖干满,吃完后既有种直冲天灵盖的凉爽,又会有种血糖被暴揍的晕眩。”图源:
小王耶耶“别的地方卖甜品都给你用工业糖浆,天津刨冰的果酱甚至都是自家用冰糖熬的。成本不少,单价却大多只卖十几块,一碗刨冰两个人分还总是吃不完。”天津刨冰虽然好吃,但却没有全国推广,以至于不少大馋丫头和大馋小子只能特种兵般空降天津,只为尝一口老味儿刨冰。最近,天津的每个刨冰摊边都已人满为患,即便在工作日的中午,想吃上一口刨冰也只能乖乖等上半小时。如今,天津的刨冰摊,还像是一个个移动的避暑据点,挤满了来午休或者吃宵夜的年轻人。“吃一碗冰大多需要半小时起步,期间还可以无限续冰。大家往往是一边吃冰,一边聊八卦唠家常,就能把燥热的夏天消磨过去了。”虽然大家心知肚明,刨冰上浇的热量不明的浓稠果酱,和健康饮食背道而驰,但来了天津,没有人会扫兴地在刨冰摊边计较什么卡路里。“能脸不红心不跳地炫上一大碗刨冰,才算悟到了天津松弛感的精髓。”作为哏都,天津就像是每赛季都能整出新活儿的MPV,是每一年都会火一次的流量胜地。去年夏天海河边跳水大爷的热度还未停歇,今年天津已然奉出了刨冰这一流量密码。“每年四月到九月才有的刨冰,就像是一碗饭那样,目的不是为了让你吃饱了后咂巴嘴玩儿,而是直接把你的胃占据。以至于不少苦夏的人,每天靠刨冰就能维持能量摄入,甚至还有人炫完一大碗刨冰,反而开了胃。”刨冰之于天津人,就像是杨梅之于浙江人那样,是妥妥的时令货。“一碗老味儿刨冰加上酸梅汤,既是代表着夏天开始的前菜,也是纪念夏天结束的饭后甜品。”在天津,每个城区都有着自己的排队王,“河北区的人往往偏爱古香斋,和平区的人则会选择王中王,而小区楼下连锁的美肴刨冰,则是怎么选都不出错的。”有人偶然间邂逅了自己的“梦中情冰”,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前男友有次带着去吃了某家刨冰店,结果分手后自己还总是偷偷去。”甚至还有不少北漂,在互联网上得知了天津刨冰的盛况,慕名前来吸冰。他们的流程往往是“到了来一碗,走前来一碗,中途去海河看看老头跳水,顺便再来一碗刨冰溜溜缝。”有人揶揄年轻人是不是没地儿玩了,连刨冰都能作为特地来一趟天津的借口,殊不知刨冰里面的门道,足够年轻人琢磨半天。“因为不少刨冰店往往是夏天卖刨冰,冬天就换成了别的品类,比如红焖羊肉或者是啤酒。这种店会让人觉得格外靠谱,因为能售卖这么混搭的品类,想必一定是哪样都拿得出手。”“此外,刨冰原教旨主义者,往往认为只有老味刨冰和四黑刨冰,才算得上是正统,其他的都上不得台面;而有人则认为绵绵冰等新口味,才是符合年轻消费趋势的时髦。”对于天津人来讲,刨冰是生活的原点,也是算不得什么新鲜东西,只是触手可得的日常。面对如今大排长龙的队伍,天津人甚至还会疑惑,外地人没有刨冰,那到底是怎么过夏天的?天津土著田田总结道,“天津老味刨冰的特点,一是量大,一座雪山搬上来,里面藏着四种果酱;二是新鲜,里面的每一颗杏干,都是天津大姨亲手严选。”图源:麦maisie作为“天津公主的下午茶”,刨冰属实不算样子货,就连社交媒体上的帖子,似乎都让人毫无食欲。“盘子里黑乎乎一大坨,不讲究什么摆盘,简陋的环境也没什么打光。但只有吃一口,就会感觉多巴胺顺着食管进入了身体,感受到了一种最原始的快乐。咀嚼大冰碴子的咯吱声,还是一种清爽的白噪音。”对于田田来说,刨冰局还是天津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流程。“因为天津人吃冰,往往要找个朋友伴随着八卦和笑话一起服用。这冰进嘴之前,得找点儿能乐呵乐呵的事情说来听听。”90后北漂春花,最近被刨冰勾起了胃口,上周末去了天津“特种兵式吃冰”,才悟到了什么叫天津人的松弛。“天津人吃刨冰,大多小马扎配四方桌,吃着自己的还能看着别人的。背心短裤趿拉板是标配,且大多挤在马路边的树荫下,因为户外暑气重,吃着吃着就凉快了,坐在空调房里反而不对味。”图源:
pei对于北漂而言,去天津吃刨冰还是一种无声的炫耀,“因为刨冰只有天津有,且无法被邮寄。能在周末去天津吃冰,意味着既有能用来浪费的空闲时光,又有为一口吃食而辗转奔波的心情。”虽然由于天津刨冰的爆火,不少店家已经琢磨着在北京引进刨冰,但对于春花来说,刨冰一到了北京就变了味儿。“因为到了北京价格一涨,刨冰就失去了那种粗糙的松弛,只留下一种金钱的味道。”有人说,天津人一到夏天就像冰雪奇缘里的艾莎公主一样,可以用冰来开垦一个宇宙。在天津生活的90后姑娘陈佩佩说,一到夏天,天津人的生活就围绕着刨冰摊为原点进行。图源:
麦maisie刚来天津时,佩佩还不理解为何有人约会也要去吃刨冰,原本觉得荒谬,结果到了才知道,天津人的一碗刨冰能吃一下午。“如果你吃到见底,旁边的大姨还会提醒你可以免费加冰,加完后又透心凉了,聊聊天一下午也就过去了。”能否把刨冰融入日常,还是衡量一个年轻人是否“津化”的标志之一,“如果你能把饭局搬到刨冰摊,而不是高价餐厅,则说明你是真的上道了。”有人甚至会把合作客户约到刨冰摊谈生意,“初次见面约在商务餐厅,说明彼此还相敬如宾;约在老饭店,说明关系更近了一步;而一旦能约着去吃刨冰,则说明已经把对方当自己人了。”白天,刨冰摊是天津人的避暑据点,一到了夜晚,它就摇身一变成了露天酒吧。“天津人可以为了一口吃的,排队排到晚上十一点,一边打牌一边嚼大冰碴。搁别的城市你觉得不可思议,但在津门这却是全民奉行的及时行乐主义。”有人说,天津人之所以吸冰上瘾,一是因为天津人本就爱琢磨吃,因此刨冰种类太多,吃一个夏天也不带重样儿。二是由于刨冰摊里承载了太多古早的回忆,因此天津人就一直把老味儿刨冰留存到了长大的生活里。佩佩回忆,自己刚来天津时工作不顺利,跟朋友抱怨了几句,结果朋友把她领到刨冰摊,几句话就把她逗乐了。对于佩佩来说,这是独属于天津人的生活哲学——“没有一碗刨冰解决不了的事儿,如果有,那就两碗。”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paidaiban.com/xjyzllc/9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