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传染性脓疱俗称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传染病。本病以患羊口唇等部位皮肤、粘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以及疣状厚痂为主症。
病原特点: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干燥痂皮内的病毒于夏季日光下经30~60天开始丧失其传染性;散落于地面的病毒可以越冬,至竖年春季仍具有感染性。病毒在低温冷冻条件下保存,可保持毒力达数年之久。本病毒对高温较为敏感,60℃30分钟即可灭活。常用的消毒药为2%氢氧化钠溶液、10%石灰乳、20%热草木灰溶液。危害绵羊和山羊,以1~3月龄的羔羊发病为多,常呈群发性流行。成年羊也可感染发病,常呈散发。人也可感染羊口疮病毒。由于病毒的抵抗力较强,本病在羊群内可连续危害多年。
类症鉴别:本病与羊痘、坏死杆菌、口蹄疫、口炎等疾病鉴别。
1、与羊痘:羊痘的痘疹多为全身性,而且病羊体温升高,全身反应严重。痘疹结节呈圆形突出于皮肤表面,界限明显,似脐状。
2、与坏死杆菌病:坏死杆菌病主要表现为组织坏死,一般无水疱、脓疱的病变,也无疣状增生物。进行细菌学检查和动物试验即可区别。
3、与口蹄疫:口蹄疫主要症状体温升高,口腔黏膜发生水疱和糜烂,流涎,涎水呈泡沫状,蹄部和乳房部皮肤发生水肿、溃烂,症状严重,传播迅速,羔羊因心肌炎死亡率达30%~50%。
4、与口炎:原发性口炎主要由外伤引起,病羊表现采食减少或停止,口腔黏膜潮红、肿胀、疼痛、流涎,没有传染性。继发性口炎多见于体温升高等全身反应,具有相应的病原体与传染性。
防治措施
1、护皮肤和粘膜不使其发生损伤。尽量不喂干硬的饲草,挑出其中的芒刺。 2、不要从疫区引进羊及其产品。 3、在流行区用自制羊口疮弱毒疫苗进行划痕免疫接种对预防本病效果好。 4、病羊可先用水杨酸软膏将痂垢软化,除去痂垢后再用0.2%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创面,然后涂2%龙胆紫、碘甘油溶液或土霉素软膏,每天2次,至痊愈。蹄型病羊则将蹄部置5%~10%甲醛溶液中浸泡1分钟,连续气泡3次;也可隔日用3%龙胆紫溶液、1%苦味酸溶液或土霉素软膏涂抹患部。羊口疮弱毒组织疫苗的制备方法:
先将病羊口唇部的痂皮用镊子取下,称重后研成粉末,如用1克病料,首先加适量生理盐水用研钵研细,而后总量加之毫升,过滤后加5毫升医用甘油充分振荡均匀,即为1%羊口疮弱毒组织疫苗(由5%甘油生理盐水制成),分装后冷冻或冷藏保存备用。
用于预防绵羊口疮病,使用时在阴暗处充分摇匀。对未发病羊采取口唇黏膜注射法,每只羊于口唇黏膜内注射0.2毫升,注射是否正确,以注射处呈透明发亮的小水泡为准,或做皮肤划痕(在口唇粘膜或后腿内侧)刺种。10天后即可产生免疫力,保护期为半年,对预防本病效果好。
来源:甘肃
动物疫病专家寇宗彦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paidaiban.com/zmzlxjy/6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