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闹市中的喧嚣,独辟一隅
探寻回忆中的老味道
在庐阳区界首路与义井路交口
坐落着一座叶氏老房子酒楼
梁柱间的中式民风弥漫着质朴情怀
酥脆咸辣的食物风味散发出
皖北土地旺盛的生命力
食物像忠诚的信使,传递着来自家和乡土的情深。老板叶龙始终坚持着一份信念:“让每一位食客尝到一口熟悉的家常味道。”专注皖北食韵、融合南北菜系、自制网红豆酱……这座出身皖北、扎根庐阳的叶氏老房子在灶台间予以匠心,留下一抹抹舌尖新味。
“钢筋森林”
里的“世外桃源”
伴着夏日蝉鸣,推开古朴的木制扇门,映入眼帘的是亭台楼榭、小桥流水。民风十足的皖北宅院被掩映在葱茏绿树间,徽式建筑古色古香,庭院间悬挂着一排排五彩灯笼,迎风飘荡。
如若是夜晚到访,古筝作伴、古乐悠扬,飞瀑流泉、碧水清澄,河面行船、水上架桥仿佛近在眼前。在红灯笼的映衬下,食客宛如身处一幅兼糅皖北风韵和水乡诗意的诗篇佳画中。
当前网络平台时兴“打卡”文化,叶龙尤为注重餐厅的“氛围感”打造。“我希望顾客一进来,就有回归自然、回到家乡的感觉。”城市高楼林立,而他要打造的是一处“钢铁森林”里的“世外桃源”,让食客带着老回忆享受返璞归真的新体验。
叶氏老房子最早创立于皖北亳州,在乡土间探究本真滋味。后开拓至合肥,带着皖北的厨师扎根庐阳,继续绵延皖北风味。
“皖北菜系大多重咸重辣,刚到合肥,我们想过做出改变来迎合合肥当地的口味,但这背离了我开店的初衷。”叶龙认为,好的厨师,就是要让菜品自己说话。人们对食物的感情,是思乡、是怀旧,是留恋家人灶台上的味道。“所以我们最终决定,专注皖北风味,要让每一位客人在老房子都能吃到正宗的皖北农家土菜。”
守卫品质
就是守卫家常
黄牛肉一定要是涡阳义门的,山羊肉一定要是亳州利辛的,烙馍一定是师傅亲手擀制的……叶龙说,对好食材的执着就是对食客的最大诚意。“家常味道讲究的就是原汁原味,我们从食材的选配上就要精益求精。”
在叶氏老房子内,一道道皖北菜名被印在高高挂起的灯笼上,酥饼黄牛肉、麻辣羊蝎子、农家地锅鸡、武大郎烧饼、手擀韭菜面叶……所有菜品被制成模具,陈列在展台,食客点菜需边走边看边挑。他解释:“我们营造的就是皖北集市的氛围,让顾客在点菜时就能体验赶集的乐趣。”半开放式厨房让食物制作步骤清晰明了,在叶氏老房子,上好食材看得见,干净卫生也看得见。
“我们在做精做细皖北菜的同时,也融合大江南北的风味,相继推出了鲁菜、川菜、湘菜等。”为了学习不同地方的经典菜品,叶龙去过云南当学徒、跑过北京请师傅,不遗余力地学习借鉴。光是在叶氏老房子,食客就能品尝到近种不同味道。
古法匠制
豆酱变身伴手礼
老字号立于时代浪潮而不败,一定是要有点“新本事”在身上的,叶龙深谙此道。
在皖北菜系的基础上,叶氏老房子的厨师们还创新了不少菜品,如烙馍馓子,小把金丝蝴蝶馓卷入薄薄烙馍内,配上师傅特调蒜泥鸡蛋和小咸菜,满口酥脆柔韧,香而不腻。又如面煎三鲜,把茄子、肉馅、辣椒蘸上面糊,再下油香煎,香辣美味。
不过,在叶氏老房子,最为人称道的你一定想不到。它不是主打的皖北菜,也不是融贯南北的特色菜,而是餐桌角落的一盏豆酱。吃馍、饭、锅巴,干且腻,但佐以鲜咸的豆酱就解腻提香。
每年,叶氏老房子都会独家秘制近斤的豆酱,从煮豆、曝晒、发酵到焖坛、开缸、炒制,历经夏暑60天的高温淬炼,才能制成一份爽口的“下饭神器”。由于深受食客喜爱,豆酱也从叶氏老房子的桌边小料变成了精致的伴手礼,每年都一销而空,成为了叶氏老房子妥妥的“C位网红”。
?end?
原标题:《叶氏老房子:在小桥流水间尝一口皖北风味》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paidaiban.com/zjzlxjy/9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