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特发性震颤”这一词似乎是离我们非常遥远的,一般人的思维里,特发性震颤是老年人的“专利”
震颤似乎难以和年轻人联系在一起。事实并非如此,近些年,特发性震颤在年轻人身上出现已经屡见不鲜。特发性震颤的发生有先天遗传,也有后天因素。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疾病席卷而来,其中特发性震颤是一种运动障碍性疾病,此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那么如果长期“手部震颤”后果怎么样,会影响我们日常的生活吗?
首先了解手抖都有哪些原因
1、生理性手抖颤:一般幅度小而速度快,多在静止时出现,是一种细小的、快速的、无规律的抖动。生理性手抖常在精神紧张、恐惧、情绪激动、剧痛及极度疲劳的情况下出现,一旦引起手抖的上述原因消除,手抖也随之消失。另外饮酒、中毒后,体内矿物质和维生素均被酒精破坏殆尽,也会发生手抖状况。只要补充足量的镁、钙、VB、VC就可以调整过来。年轻人多见此类手抖。
2、病理性手抖颤:医学上称“震颤”,原因很多,是指手不随意的颤动,常为永久性的。
(1)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以青年女性最常见,但极易误诊的疾病。心慌手抖、怕热多汗、多食易饥、体重减轻是甲亢常见的四大症状。除了四大症状,甲亢患者还容易激动、精神过敏、失眠紧张、焦虑烦躁、多猜疑、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精神症状。
(2)颈椎病:有时也会出现手抖,但一般合并颈项部僵硬、怕凉活动受限,酸胀疼痛,手臂麻木等不适。
(3)心肌炎:急性心肌炎或由于少年时期因流感伴发、治疗不彻底形成慢性心肌炎,也会出现心慌手抖、头晕乏力的表现。
(4)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大脑能力衰退的疾病,多发于50岁以上的人。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为最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也是最常见的震颤病症。其次与环境因素、遗传易感性有关。
(5)帕金森病:属于静止性手抖,多发于50岁以上的老人。是肌肉在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即安静的状态下出现的手抖。这种手抖在睡觉时就可消失,手抖速度为4-6次/秒,比较有规律。
(6)其它原因:上肢神经疾病与损伤、脑组织疾病(如痴呆、脑动脉硬化、中脑或小脑平病变以及大脑损伤等)和药物中毒性手抖。
那么特发性震颤的危害都有哪些呢?1、特发性震颤虽然是一种良性疾患,不伴有其他神经病变。但对我们的生活影响较大。比如带来外表和社交尴尬,有的病例震颤可妨碍手完成精细动作如书写,喉肌受累时可影响发音,下肢多不受累。
2、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性障碍病症,其中60%的患者具有家族史,因此特发性震颤又被称为家族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多于十余岁或成年早期发病,震颤是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常累及一只手或双手、头部,数年以后就可以累及同侧上肢,包括双上肢、脖子、下颌、舌头、喉部都可以出现震颤,甚至出现下肢震颤。有些人手抖伴随头也在抖。
3、特发性震颤是属于非器质病变的疾病,去医院检查报告结果显示一切指标正常,但是手部还是会震颤,医生也只能开具一些抑制神经的药物,治标不治本,而且长期服用,也会对肝脏造成极大的伤害!
基本而言,特发性震颤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的上升而不断上升的,至发病后第6--10年达到高峰。以致完成精细活动的能力受到更大的损害,而且特发性震颤到了一定年龄,患帕金森的概率是正常人的24倍。86%的患者至60~70岁可影响社会活动和生活能力,包括书写饮水进食、穿衣、言语和操作。震颤幅度越大对活动能力的影响也越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paidaiban.com/zjzlxjy/5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