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最近正全城通缉“木虱王”,
每只8元,
大家在捉虫的同时也要注意安全啊!
锥蝽又叫接吻虫,爱叮咬人的脸部
什么是锥蝽?据悉,锥蝽因头部狭长似锥而得名。成虫体长25mm左右,椭圆形,尾部尖或平,色黑或暗褐,腹部侧缘有红或黄斑。
其在广州俗称“木虱王”,经小范围调查,多个区有市民曾见过类似锥蝽的昆虫,有被叮咬的案例。年,在临近广州的顺德,曾发生一起锥蝽叮咬人事件,经调查,这是在顺德首次发现并记录红带锥蝽。
由于锥蝽的若虫和成虫均吸食人血,锥蝽也被称为“接吻虫”,它们专门叮咬人的面部,喜欢寻找皮肤较薄的区域下口,如唇部、眼睑等,同时也会叮咬其他部位。
隐匿期长达20-30年,且后期无特效药治疗
市疾控中心介绍,锥蝽是美洲锥虫病的传播媒介。美洲锥虫病主要流行于中、南美洲,由克鲁斯锥虫引起,主要传播媒介为吸血猎蝽,于年由恰加斯医生发现,故称恰加斯病。
根据克氏锥虫病在全球的发病情况(-),拉美地区最为严重,但随着全球化进程,该病扩散速度和程度不容忽视。中国的近邻日本已有病例。
该病隐匿性极强,人类感染后不容易被发现,隐匿期长达20-30年,难以被发现,重症患者预后不良。急性期有发热、颜面水肿、淋巴结炎、贫血等。慢性期常有心肌炎、心力衰竭、巨食管炎、巨结肠及肺、脑栓塞,猝死等发生。如未能及时治疗,将对人类健康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并且,该病确诊率低,无疫苗可以预防,并且到病程晚期没有特效的药物,因此,有学者把它称为“新型艾滋病”。
8元一只,全城寻虫
锥虫病是如何传播的?据悉,在有锥蝽分布的地区,锥虫病可经各种途径传播,出入过拉美地区的人员均有可能被感染。
市疾控中心表示,锥虫病传染源一旦输入,极有可能造成本地传播。因此,要赶紧找虫找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值得注意的是,锥蝽大多藏身于墙壁或木质物件缝隙等地,比如旧木屋、花盆旁以及在农家乐的木堆旁,在夜间会外出活动。晚上,在有林地或田野的畜舍、鸡窝等处,也易于发现它们的踪影。
无病无灾,欢迎↓↓↓↓↓↓↓
做一个三脚猫医生,足够了~(索引贴,链接调整)
长按本编私信沈阳治疗白癜风的医院白癜风有什么危害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paidaiban.com/xjyzqzl/3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