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炎治疗 >> 心肌炎的早期治疗 >> 正文 >> 正文

初冬季节高发病,猪口蹄疫的症状诊断和防

来源:心肌炎治疗 时间:2017-12-4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表现为蹄冠、趾间、蹄踵皮肤发生水泡和烂斑,部分猪口腔黏膜和鼻盘也有同样病变。治宜抗病毒、局部消炎。猪口蹄疫一般多发于冬春季节直接和间接接触都能使猪患病,如病猪、泔水、被污染的饲养用具及运输工具等都能传播。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口蹄疫的症状、诊断和综合防控措施。

1、病原特性

口蹄疫病毒,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口蹄疫病毒具有多型性、易变性特点,根据其血清学特征,目前已知口蹄疫病毒在全世界有7个主型:A、0、C型,南非SAT-1、SAT-2、SAT-3和亚洲1型。每一主型内又分若干亚型,各型之间的抗原性不同,不同型之间不能交叉免疫,但临床症状和病变基本一致。这就给该病的检疫和防疫带来很大困难。我国目前流行的主要是“0”型和亚洲-1型。

口蹄疫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不怕干燥。在自然情况下,含毒组织和被污染的饲料、皮毛及土壤等可保持传染性达数周至数月之久。病毒在30--70℃或冻干保存可达数年。在50%甘油生理盐水中,在5℃能存活1年以上。但高温和直射阳光(紫外线)对病毒有杀灭作用。病毒对酸和碱十分敏感,易被酸性消毒药或碱性消毒药杀死。因此2%-4%氢氧化钠溶液、3%-5%甲醛溶液、0.2%~0.5%过氧乙酸、1%强力消毒灵(主要成分为二氯异氰尿酸钠)或5%次氯酸钠、5%氨水等均为口蹄疫病毒良好的消毒剂。食盐对病毒无杀灭作用,而酚类、酒精等对口蹄疫病毒作用不大。

2、流行和症状

患畜和带毒动物是主要传染源。患猪于潜伏期即可大量排毒,以发热期排毒量最多。该病可通过各种途径(消化道、破损皮肤和黏膜等)感染。最危险的传播媒介是病猪及其制品、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养猪用具、运猪工具等。病初体温升高至40-41℃。病猪以蹄部水疱为主要特征。病猪口腔黏膜、鼻吻部皮肤发生水疱;在蹄冠、趾间、蹄踵部皮肤有水疱和烂斑。该病发病快(潜伏期为1-2天),传播速度快,流行面广,成年猪死亡率低,哺乳仔猪大量死亡。

3、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在黏膜和皮肤上。病猪口腔黏膜(包括舌、唇、齿龈、咽、腭)和蹄冠、趾间、蹄踵的皮肤出现水疱、烂斑,仔猪心包积液,心包膜有弥漫性及点状出血。恶性病例主要损伤心肌,如心肌松软、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条纹或斑点,故称“虎斑心”。心肌松软似煮熟状,心脏病变对该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胃肠黏膜呈出血性炎症。仔猪心肌呈现出血性坏死性心肌炎。

4、诊断要点

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典型的临床症状(病猪鼻盘、口唇处和蹄部的典型病理变化——水疱)及示病性病理变化(心肌松软、“虎斑心”、胃肠黏膜出血性炎症),并结合流行病学(不仅猪发生感染,而且附近的牛、羊也发生此病),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通过实验室检验阳性才能认定,但要与水疱病、水疱疹、水疱性口炎进行鉴别诊断。口蹄疫病毒在水疱皮、水疱液及其淋巴组织中的含量最高。当发生口蹄疫时,病料最佳采集时间为发病后5天左右。实验室检查项目有:①病毒分离,可鉴定出病毒血清型。②血清学检查,常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诊断。

推荐产品:

口蹄一针灵★已感猪群控制率可达95%以上★用药后12小时恢复采食★同种动物血清来源用药无过敏

使用口蹄一针灵的时机和效果:

使用口蹄一针灵的效果:

口蹄一针灵使用方法:

1、如图所示,找到该位置。

2、对注射部位消毒

3、术者手持注射器快速将针头垂直刺入肌肉,注入药业,注完后用酒精棉球按压注射部位,局部消毒。

用户真实评价:

联系我们00--







































中科医院曝光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在线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paidaiban.com/xjyzqzl/1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