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炎治疗 >> 心肌炎治疗疗程 >> 正文 >> 正文

国内体检三分可怕七分可笑

来源:心肌炎治疗 时间:2021-6-20

“最想听到nothing的时候?”

“体检”

前几天收医院一家商业体检中心的三份体检报告,看着大大小小几百条指标,我终于可以放下自己“英年早逝”的担忧。然而,正当我疯狂向外安利体检项目时,我居然发现“不体检就不得病”的谬论居然已经侵蚀到了00后。

这篇文章就分享一下自己多灾多难的体检体验,并从钱的角度聊聊保护身体

体检三分可怕

不愿意体检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来自唯心主义,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只要我不知道我有病,我就没病。

对于这种恐慌的解答,我一个虔诚基督徒朋友的说法就特别合适,“上帝设计了我的命运,但也给了我一个脑子。”

其实体检爱好者都知道,体检真正的可怕部分,是在于,医生永远云淡风轻的态度,让你根本看不出来,你得了多大的病。

去年回国,耳鼻喉的医生灯光下一瞥,就淡定地说“你有慢性咽炎啊。”

我恐慌:“那怎么治啊?”

“这治不好”

“那能不能开药缓解一下...”

“不用”

好在后面来来回回各地跑,我终于发现这个病还是有救的,大概就是,逃离太原。

另一种可怕在于误诊,病毒性流感诊成心肌炎,阑尾炎诊断成吃坏了...

这种时候,体检老手就告诉你,没有同医院确诊报告,那你都不算得病。

有个医生阿姨讲故事,某位患者身体内部长了一个肉球,医院,说是要死,病人绝望地开始料理后事,可是他的妻子不甘心,又带医院检查,医院说是很麻烦,但还有救。

夫妻俩一看觉得事情不靠谱,医院,医生说,问题不大。

医院的医生因为这个男人的情况还互相联系了一番,商讨之后,治疗风险被统一成很低。

涅槃重生,有时不需要吃苦,长个心眼就好了。

至于要怎么选机构来体检,我自身的经验是,对于普通体检,国内机构的专业度和服务态度成反比,医院、医院和商业体检中心的区别。

而特殊体检,比如你慢性病很久了,或者身体突发奇怪现象等,这时中华传统老中医可不是盖的。

举个最近的例子,由于本人长期不运动,突发健身几下差点昏厥,一个教练姐姐通过视频向她二舅妈学习了一套负责训练后头部放松的按摩手法,给我爽呆了。

教练姐姐告诉我她的二舅妈是原来军医的后代,现在在乡村做接生这类的工作,遇到胎儿脐带绕颈,舅妈可以通过在孕妇的肚子上做按摩就把孩子换到可以正常呼吸的位置。

牛啊。

体检七分可笑

至于为什么我要跑三家体检机构才满足,这也是经验之谈。

国内体检的“流水线程度”,渗透在每一个细节。

就说我这次体检的一番情景:

往往最开始的都是身高体重血压视力基本测试,今年大大小小的先进仪器让我对体检体系的进步充满了希望,直到护士姐姐告诉我穿鞋测身高...

“穿鞋,给你个?”

“给我个吧,听起来好听...”

接下来,我像疯狂弹力珠一样在各个部门疯狂穿梭。

总有一些体检医生,唯一热衷的就是在你的体检表上画杠杠,把你赶紧送到下一个部门。

神经内科,一个医生拿一个小锤锤捶我,另一个医生让我头不动眼动。

神经内科项目:体检通过

普外科,医生捏捏这,捏捏那。

普外科:体检通过

再来,就是模板式建议,一劳永逸。

在皮肤科,我前面的大哥50多岁,喝酒不抽烟,饮食规律不熬夜,长痘没粉刺,和他处于完全相反状况的我,收到了医生完全一样的反馈。

“问题不大,少吃辛辣多喝水,不要熬夜,摸些润肤露”

在骨科,医生看都没看我一眼,就问:“腰间盘突出吗?”

“我23岁...”

“哦,那你平时不要久站久坐,注意腰部力量的使用,去耳鼻喉科吧”

因为前段时间的eatingdisorder(饮食失调),我一直很担心喉咙,想着绝对不能被这个项目的医生放水了。

而就像前文说的,我得到的专业意见是,

“没有症状就不用治”。

这句话我在体检的半个月听了不下五次。

体检十分重要

除了一些模式化处理的瑕疵,我还是遇到会积极给科普的甲状腺医生,会相当努力安抚待检查者的胃镜医生,以及专业度超高的牙科护士,等等。

体检不是健康的前提,但却是“制止不健康”的前提。

很多人也知道这点,但为什么身边就是有些人不在乎/不愿意体检呢?

老人可能是认为成本问题,早期积累的不健康因素的并发症已经缠身等问题。

那年轻人呢?是真的像他们嘴里说的不在乎,或者不担心么?

不会的,这个社会的残酷性,让年轻人们甚至在一入职场时,都一群一群的崩溃,他们绝对不会自信到认为自己”百毒不侵“

只是大家都接受了,先用身体换钱,再用钱换命的模式。

那就顺着这个思路走下去。

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奖的作品《贫穷的本质》给大家指出了之所以穷人是穷人的根本原因——穷人承担风险能力差,只规划短期收益,而忽视长期收益。

“不看病就不得病”的潜台词是“万一查出病可怎么办?”,这就是风险承担能力差的一种表现。

身体的健康,就是为了长期收益,自己最不应该承担赔损的一项。

仅此而已。

哈哈,这里偷偷分享两个更好在体检中受益的“无赖”技巧。

体检时,在自己很在乎的科目,医生问你疼不疼,请永远说疼,这样医生大概率会给你展开讲解和进一步观察,这时候追问,是最有效的。

当然,也可能被医生发现你的小九九,“这里啥都没有,你疼啥?”

体检后,不要一拿到体检报告,就逮住医生疯狂质询,先上Google类引擎查一查,重点是查指标意义,小心某些癌症起步的网络医生,带点半瓶子晃荡的医学知识去问医生,效果更好。

这是因为人性中“纠错”的心理冲动,是远远大于“”的意愿的。”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paidaiban.com/xjyzllc/64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