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炎治疗 >> 心肌炎治疗疗程 >> 正文 >> 正文

24医院,每一个细胞都跳着

来源:心肌炎治疗 时间:2021-6-19

午夜,城市逐渐趋于平静时,医院里依旧是人来人往,恍若白昼。

作为南京的一家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每当有孩子深夜生病需要急诊的时候,家长都会首选这里。

哭闹的孩子、焦虑的家长还有忙碌的医务工作者,构成了夜深后南京城的另一种景象。我们跟着他们,在医院河西分院度过了一晚。

虽然门诊处的灯光早已经暗淡,然而在其拐个弯背后的2号门急诊却是另一番模样。24医院,车流人流来往不停,焦虑、煎熬在发酵,当然爱与希望夜在蔓延......

1

/“你的疼痛,多想我来受”/

大门口,一个头绑着绷带的小男孩在玩着玩具。妈妈站在身后,目不转睛,眼角眉梢都是关爱。

“吃晚饭的时候,他去调电视,一个不注意磕在了凳子上。当然就破皮流血了,医院。”婆婆说,他们从麒麟连夜赶来医院的。

在医院里,不同的角落,同样的温情。另一个小男孩也是摔伤。妈妈告诉我们,摔下来的时候,都能看到骨头。说着说着,眼眶红了。

缝针、做皮试,小男医院。爸爸按住试图逃跑的儿子,妈妈别过脸不敢看。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大,妈妈别身也偷偷哭了。“看他缝针的时候,特别心疼,多想这伤是在我身上啊,我来替他受着!”

漫漫长夜,治病的拉锯战在继续。

皮试的针过去,还需要观察等待,才能打破伤风针。一家子坐在等候室里,爸爸拿出手机给小男孩看心爱的动画片,哭闹的情绪终于得以安抚。他看得津津有味,哪里又知道第二天爸爸妈妈还要正常上班。

输液科里虽然人不多,但孩子的哭闹声分贝却丝毫没减小。给孩子输液扎针是个技术活,孩子小,筋比大人细,再加上孩子哭闹躁动,针很难戳进血管里。

孩子越是哭得厉害,家长越是焦虑,“一针头,不许两针”,他们深怕孩子多受一点皮肉之苦。还好护士是个熟手,小心翼翼,一针搞定。

戳完针,年轻的妈妈一手抱着孩子,一手举着输液瓶走进了输液室。这样的场景,医院重复上演,再为普通不过了。

医院,方能体会家长的不易。每一次生病都是打怪升级。孩子成长了,大人也变得“钢铁之身绕指柔”。

医院门口,看完病的父亲在喂闺女喝药。站在一旁的妈妈二胎在身,不好蹲下,只能扶着腰关切地看着孩子吃药情况。

“孩子发烧靠近40度,打了一针,医生还开了些药。我们希望她赶紧好起来吧!”孩子爸爸一脸疲惫,眼里满是红血丝。吃完药,他们消失在了夜色里。

回去还要继续观察孩子的体温,视情况喂药喂水,换退烧贴,这一夜基本无眠了......

2

/焦急等待,坐立难安/

医院的时候是夜里11点多,挂号台处挤满了人等待挂号,LED信息滚动屏上赫然得写着“等待46人,预计等候时间1~2小时,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原以为这样的场景已经算人很多了,值班护士说,“今天人并不多,初春换季的时候,一挂号就是~号,到夜里12点还积压多号都是常事。”

一个孩子生病,全家的心都牵动起来。很多孩子身边,都站着2~3个大人。虽然时间快接近夜里12点,但是家长们好像忘记了白天黑夜,脸上除了焦虑没有半点困倦。

夜已深,急诊检验、诊室等待的大厅内更是坐满了人。对比换季流感,最近孩子的症状大多是发烧。可即便如此,家长们还是不放心,手里抱着孩子,双眼紧盯着候诊屏幕,神情揪着。

生病是痛苦的,常常一个感冒发烧大人都蔫儿了,何况弱小的孩童。因为难受,孩子们的哭声此起彼伏,有些孩子哭得脸都涨红了,任凭家长怎么哄都不管用,看着让人揪心。

孩子越是哭,家长就越焦急。时不时就有家长走到护士台,打听医生就诊的进度。他们多希望下一个叫到的就是自己,这样孩子就能少受一点苦。

好的

3

/仔细询问,全心守护/

医院里,都弥漫着的都是紧张气氛,大厅里的人紧张,候诊的人更紧张。感冒发烧都是小事,可怕就怕的是查出个什么问题。

常常前一位家长带着孩子刚走进诊室,后面家长就站在医生门口观望了。

每个人生来就怕穿白大褂的吧,孩子看到医生后,哭得更厉害了。于是,家长心又揪起来了。医生耐心的安抚孩子,哭闹声渐止。

“医生我家宝宝发烧了,喉咙里感觉有痰,哭闹声沙沙的,怎么把痰清掉?可以做雾化吗?”“医生我家宝宝这两天抽搐,时不时来一下......”

可怜天下父母心,哪怕检查单交了给医生,家长们还会问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生怕医生错过任何细枝末节。

当然,出于职业操守,医生也不会怠慢每一个孩子。

根据检查报告,他们先看孩子精神状况,再听孩子们的肺腔声音是否清晰、喉咙扁桃体是否肿大......遇到拿不准的时候,医生还是会建议拍张片子看下。医者父母心,面对孩子,他们不敢丝毫疏忽。

如果感冒发烧的小状况,医生并不建议打针挂水,多半开些药回家吃就好。开药之前,他们会多问一句“家里有什么药,已经吃了什么药。”生怕药开重了,吃重了。

很多人做了父母后,就把自己练就了“半个医生”。家里都会囤着点应急药物。但是遇到严重点的情况,医院咨询医生。这个时候,医生也不会乱开药,而是视各家情况而定。

医生们的大夜班从晚上10点开始,到第二天清晨结束。通常,他们只要坐在了工位上,就下不去了,问诊的家长一波接着一波。医院里的夜晚,比白天还“热闹”。

趁着医生喝茶的间歇,我们抓住他聊了两句。不当医生,不知道通宵达旦的辛苦。问他累不累,他笑了笑,早就习惯了。“医院,是对医生的信任。既然孩子来了,我们有义务把他们的病治好!”。

很多医生已经有很长的医龄,轻重病症也都见过。“我们最怕遇到坏死性脑病和爆发性心肌炎......”说着叹了叹气,虽然概率很小,但每次出诊时最但心的就是这两种病。

在医院里,所有的情绪都是最真实的,无论是孩子、家长,亦或是医生。

后半夜,一个孩子被抱进了抢救室。“救救我孩子!”“快把他放在救护台上!”医院分秒必争的地方。妈妈把孩子放在台上,亲亲地吻了下他的额头。

我们离开的时候,医院仍然有车辆不断进出。不止当晚,对于父母来说,孩子生病的每一个夜晚,都是漫长和煎熬的......

红南京原创稿件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还没看够?往期了解一下

24点后的南京火车站,不止迎来送往

24点后的南京,不是快餐店的麦当劳灯火通明

在南京24医院,最看不淡的依旧是生死!

猛戳阅读原文,立刻抢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paidaiban.com/xjyzllc/6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