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校评选大赛投票攻略
回复“驾校”至永川万事通
进入活动页面进行投票
永川一2岁多女童病危,转院抢救无效身亡。
3月22日,死者家属找到永川读本记者,表达自己的一些不解:进医院时发烧感冒,怎么医着连人都没了?
此前,家属方在网上发布的情况介绍,已经在当地朋友圈传播甚广。
两天后的24日,涉此事的永川妇幼保健院做出回应。
院方认为,整个处置符合相关诊疗规范,患儿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隐匿,死亡原因考虑为“重症手足口病引起心肺功能衰竭”所致。
事件回顾
死者名叫涵涵。3月4日下午4点左右,涵涵疑因发低烧,吃了感冒药,烧退了下来。次日中午,他又有些发烧,还伴随呕吐、发抖。
(图文无关)
母亲刘女士将其送到永川区妇幼保健院。医生查了血,说孩子细菌感染,有急性咽喉炎和感冒引起肠胃炎。开了药,打了一针止吐药。
之后,涵涵反复几次发烧。涵涵妈刘女士告诉记者,第一次就诊时,医生强调涵涵有炎症,可能出现反复发烧。
二次入院
到6日中午时,涵涵发烧比较严重,医院。这次,医生检查后说,有急性扁桃体炎,要给涵涵打吊针。
(图文无关)
涵涵输液过程中,一直闹着说手、头、脚痛。刘女士说,她多次找医生,医生称情况正常。
输完液后,涵涵依然呕吐,准备又加一组药。当天下午5点多,护士加药时发现,涵涵脸色不好,重新扎针时几乎没反应,不像第一次扎针一直动。
转院抢救
发现不正常后,涵涵由门诊转往住院部。
经住院部医生检查后采取心电监护等措施,同时转医院。傍晚7点左右,转院即实施抢救。
(图文无关)晚上10点左右,医生称涵涵肺部大量出血;11时呼吸衰竭,心跳下降;7日凌晨1点,涵涵抢救无效死亡。
医院出具死亡证明上,写着包括重症手足口病、肺出血、重症肺炎在内的8种情况。
原因初判
涵涵走后,家属无法接受。在刘女士看来,孩子是感冒入院,不至于威胁到命。她怀疑医生错诊、误诊,医院给个说法。
在交涉中,医院并不认为自己有责任。
3月14日,经双方在区医调委座谈时商定,选择重庆市法庭科学司法鉴定所,对医院的诊疗行为与小孩的死亡后果进行相应鉴定。
3月21日,该所来电告知因患儿未做尸检,无法对该医疗纠纷进行鉴定。
3月24日,永川区妇幼保健院在网上公开回复。患儿死亡原因考虑重症手足口病引起心肺功能衰竭所致。
记者根据回复梳理:在说明情况后,院方认为诊疗行为不存在过错,患儿死亡与病情起病急、发展迅速,病情隐匿有关。
同时,院方在网络回复中建议家属,可通过司法诉讼程序解决,医院将积极配合,共同推进此事圆满解决。
院方回应诊治经过
3月5日患儿谢X涵因“呕吐2天”儿科门诊就诊。初步诊断:急性咽峡炎、胃肠炎。
考虑存在感染,给予抗感染,对症处理,并建议:如有病情变化及时复诊。
3月6日患儿因“发热2天”再次儿科门诊就诊,初步诊断:急性扁桃体炎。结合5日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结果,给予抗感染、退热、补液等处理。
3月6日17时35分,患儿输液治疗中体温较前下降,诉头痛伴呕吐,对症处理后,患儿精神反应差,呼吸急促,考虑肺炎,脑炎,收治住院治疗。
入院诊断:重症肺炎、Ⅰ型呼吸衰竭、颅内感染?心肌炎?。立即给予鼻导管吸氧,心电监护,氧饱和度监测等处理,医院进一步治疗。
3月6日19时左右转至重庆医院治疗,诊断为:肺出血、重症手足口病?、爆发性心肌炎?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心力衰竭。
经抢救无效于3月7日凌晨1时2分宣布临床死亡。死亡原因:考虑重症手足口病引起心肺功能衰竭所致。
出院诊断:肺出血、重症手足口病、爆发性心肌炎、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代谢性酸中毒、应激性高血糖。
如何预防?
手足口病的传染途径
手足口病的传染是可以通过病人或病毒携带者传染给宝宝,传染途径包含:
1、吸道飞沫传播
2、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3、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械等均可造成本病的传播。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呢
●家长做好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合,特别是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哺乳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
●孩子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在家中治疗服药的孩子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托幼机构、小学等集体生活、学习的场所要做好晨间体检,患儿应在家中休息,不宜再继续上学。做好食堂、卫生间、教室等的消毒处理;保持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通风换气。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读本论坛
本地便民信息尽在这里
原创·权威·态度·温度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paidaiban.com/zjzlxjy/1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