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呼吸道感染疾病高发期,气温骤降,昼夜温差较大,加之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零星散发病例依然存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不可松懈,那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一起来看看秋冬季传染病预防指南!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冠肺炎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COVD-19”,它的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该病以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传染力强,人群普遍易感。主要症状有发热、干咳、乏力,少数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型病例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体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仍是当前疫情防控的主要策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
插图作者:赵思淇
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尽量避开人群;用纸巾、手绢捂住口鼻,或用手肘衣袖捂住口鼻,防止唾液飞溅。无清洁双手条件时,不要用手直接触摸口、鼻、眼等。
2.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养成随身携带口罩的好习惯。当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和就医时,务必戴好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3.保持社交活动距离。到超市、餐馆、夜市等人多密集场所,或在交谈、候车、等电梯、排队时注意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以上社交距离。近距离接触请随时佩戴口罩。
2.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咳嗽、打喷嚏等空气飞沫方式传播,传染性强。12月正处初冬季节,昼夜温差大,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它表现为急起高热、畏寒、显著乏力、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疼不适等,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常可引起暴发流行。
预防措施
1.勤洗手:勤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
2.勤通风:居室要勤开窗,多通风,少去人流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3.勤锻炼:经常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4.主动就医:如果出现发烧、打喷嚏、咳嗽等流感样症状时,需要戴上口罩,及时就医,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造成病毒传播。
5.接种疫苗:联系居住的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流感疫苗。
3.手足口病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肠道病毒,主要通过接触患者鼻咽分泌物、唾液、疱疹液、粪便,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奶瓶、餐饮具等物品传播。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重症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炎、脑膜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并发症。
预防措施
1.儿童不要与他人共用毛巾或个人物品。
2.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处理粪便、呕吐物后均要洗手。
3.勤通风:注意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4.勤观察: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无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时,尽早就医;儿童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方可返校。家长同时将相关情况及时告知学校老师。
5.疾病流行期间,家长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手足口病患者密切接触。
4.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冬春季高发,容易在集体机构引起暴发。病毒可通过水痘患者咳嗽或打喷嚏在空气中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水痘患者的水疱传染。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并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圆形的小水泡。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该病传染性较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并及时给予治疗。
预防措施
接种水痘疫苗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预防水痘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多数人接种水痘疫苗后不会感染水痘。接种过疫苗的人即使感染水痘,其症状也较为轻微,出疹较少,发烧的可能性较小,并且恢复更快。
插图作者:吴昊哲
秋冬季是传染病的高发期,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够远离疾病,快乐、健康地学习、成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paidaiban.com/xjyzqzl/6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