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健的使命:帮助婴童一生平安。
公益传播健康知识,我们一直在行动。
为打造国民大健康平台奉献我们的一份力量,为宝宝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天气渐渐变冷,人类机体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对于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够成熟的幼儿来说,由于抵抗力弱,耐受力比成人差,因而容易受到细菌、病毒侵害。冬季是幼儿感冒及其他疾病的多发季节,怎样才能让幼儿增强体质和自身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呢?加强常见疾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感冒伤风
冬天因天气寒冷,门窗经常关闭,加上现在空调的普及,室内外温差较大,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时暖时寒温度的刺激,抵抗力减弱,这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机,特别是当环境通风不好时,感冒更容易在人与人之间迅速传播。由于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和循环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不能及时调节体内和体外温度的突然变化,很容易患感冒等病症,预防之道就是要注意气候变化,要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特别是夜凉之时,要注意为孩子盖被。白天风大时要加衣服,孩子在外面玩得满头大汗回家时要注意帮他擦拭,不要把衣服脱掉吹风,否则容易感冒。同时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保持活动环境的良好通风,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要适当多饮水,多吃水果,增强机体代谢;经常使用冷水洗脸洗鼻,也有助于感冒的预防。除了预防保健外,还要避免孩子接触病人。记住不要服用过多的抗感冒药,更不要轻易用抗生素,因为90%以上的感冒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非但无效,反而有副作用及增加耐药细菌。较好的办法是多休息、多饮水,适当用些中药及冷毛巾外敷降温。
2.气管炎
很多孩子在感冒伤风之后,跟着来的就是支气管发炎,常常咳得喘不过气来,有的孩子甚至咳了两三个月还不见好,主要的原因就是家长们在孩子初咳时没加注意,随便买点药吃,结果越吃越坏,咳得更凶。孩子感冒伤风时要预防支气管炎这种并发症,不吹风,不吃生冷的东西,在家静养,减少户外活动。如果晚上再受凉,或与病人接触,就容易发生肺炎,危及生命。
3.扁桃体炎
10岁以下儿童扁桃体炎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那些本来扁桃腺肥大的孩子更容易发生扁桃体炎。所以有的孩子一旦感冒发烧,扁桃腺就肿大,有的甚至高烧40℃以上,连日打针吃药都不能退烧,这是因为有的孩子平时吃药多,产生了抗药性。故孩子有病,如果没有经过医生允许,千万不要乱吃药。至于预防扁桃体炎的发生,应该尽量避免孩子伤风感冒,不接触病人,增加孩子的营养,增强抵抗力。
4.小儿肺炎
在伤风感冒、支气管炎、扁桃体炎的同时,最容易发生的并发症就是肺炎。很多孩子病未痊愈又因受凉或接触病人,或因扁桃体炎而并发肺炎。
小儿肺炎在冬季的发病率最高,几乎占全年的80-90%,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通常我们所说的小儿肺炎主要是指婴幼儿支气管肺炎。肺炎除了呼吸困难外,并有剧烈的咳嗽和高烧,如不及时治疗就有生命危险。预防本病就是不要忽略病发的初期,有病早医治,不要自作聪明随便拿药给孩子吃,以致延误了治疗,导致病情加重。
5.中耳炎
在口腔与耳朵之间有一条咽鼓管相通,由于小儿的咽鼓管比较短且平,再加上小儿抵抗力差,鼻腔或者口腔内的细菌、病毒很容易沿着咽鼓管进入耳腔引发炎症。急性中耳炎是2岁至8岁小孩的常见病,最容易发生在长时间感冒后,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起病,为孩子带来不少痛苦。儿童患急性中耳炎后常常发热,并且中耳腔的炎性分泌物渗出,甚至脓性分泌物,可刺激鼓膜,造成耳朵疼痛难忍,较小的儿童不会诉说耳痛、耳鸣等症状,常表现为搔耳、揉搓耳、摇头、哭闹不安,常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预防急性小儿中耳炎可以通过感冒后滴鼻的方法。道理是通过滴鼻,小儿的鼻腔通畅,细菌或者病毒就不容易长时间逗留,通过咽鼓管引发中耳炎症的机会就大大降低。患急性中耳炎后应及时给孩子应用抗生素,如果不及时治疗,鼓膜因炎症反应可能会穿孔,如果穿孔不愈合,就会形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影响孩子的听力。
6.病毒性心肌炎
感冒能够引起许多并发症,甚至可能成为其它疾病的前驱症状,病毒性心肌炎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资料显示,近年来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病毒性心肌炎一般在感冒后数天或2—3周后发生,症状有轻有重,轻者症状不明显,再加上孩子不知道也不会表述,常常易被忽视而漏诊;重者可有短期内出现心脏扩大、急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病毒性心肌炎关键在于预防,感冒后一定要注意休息,减少活动,更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一旦出现上述用“感冒”不能解释的变化时,医院检查。心肌炎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但发现越早,控制越早,心肌受损就越小,预后就好。否则因延误治疗或演变成慢性,预后往往不良。
感冒后应注意的事项:
在感冒初期,如果孩子仅有流鼻涕等卡他症状,可以先采取物理疗法,如用热毛巾敷头、用温热水擦洗手脚心等。
当感冒加重,并有发医院就诊。若因种医院,应采取物理疗法来退热,并随时测试体温。
患儿感冒期间,应让其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多饮水,且以白开水为主,不能用饮料来代替,水果可适当吃些,冷饮要少吃或不吃;别在感冒期间给孩子增加营养,如让孩子吃些大鱼大肉等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饮食应清淡可口、易消化,如稀饭、小菜等,若孩子食欲不振,可以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
如何预防宝宝感冒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调查结果表明,常坚持户外活动的儿童患感冒的机会显著少于户外活动少的孩子。空气浴锻炼能有效地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起到预防伤风感冒的作用。那什么是空气浴呢?父母可以利用自然条件,比如空气、阳光、水来锻炼孩子。空气浴是三种锻炼的第一步,它主要是利用气温和人体皮肤表面温度之间的差异形成刺激,增强小儿对外界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外界气温越低、时间越长,所产生的刺激强度就越大。所以,空气浴能提高小儿对寒冷的适应性,增强对自然环境变化的耐受能力,从而增强机体对外界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衣着要适当
衣服切勿聚增或聚减。有些父母担心孩子冻着,给孩子穿戴过厚过多,过早地穿上棉衣,结果常适得其反,更容易感冒。冬季是患有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年轻父母要给孩子脚部保好暖。让孩子多多活动活动肢体,不要久坐久站。睡前应用温水洗脚。多食蛋白质和维生素,提高孩子免疫功能。
要吃好早餐
吃好早餐,体内产生足够的热量可增加御寒能力。
饭前、吃东西前一定洗手
孩子吃食物之前,一定要先把手洗干净。大人给孩子食物吃,也不要赤手拿,严防经食物传播感冒。
家里有人感冒、立即隔离
家里有人感冒,应不准病人与孩子直接接触,特别不能面对面坐着,不可同床睡觉。
感冒多发或流行时少外出
不要带孩子到公共场所云,也不要到别人家串门,以防止传染。
7、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慢性疾病
据研究,患有偏桃体炎、支气管炎、鼻炎等慢性上呼吸道炎症的儿童,比一般儿童更容易患感冒。因此,这些孩子平时应该抓紧治疗慢性病。
小儿感冒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尤其是现在天气变化多端,小孩抵抗力又差就很容易感冒。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好的快,会尝试让患儿用药,那么小儿感冒用药注意事项是什么呢?这六项要注意!
?一、慎用退热药
有些家长一发现孩子发烧就急着用退热药,其实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小儿的成长发育。只有当体温超过38.5度时,可配合使用退热药;但退热药都有较大的副作用,如阿司匹林虽有较好的解热镇痛作用,但对消化系统和肝肾功能有损害,有的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或造成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尤其是3岁以下的幼儿,一般不主张用这种药。在服用退热药的过程中,要密切 小儿感冒多是由病毒所引起,使用抗生素往往无效,但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合用抗生素: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退热;预防6月龄以下婴儿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增高;经常患扁桃体炎;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
?三、尽量别输液
有不少家长认为打点滴治感冒效果好,但是这种治疗方法也有不少不良反应,甚则引起交叉感染。其实,对于有发热的孩子,最好是根据病情合理选择用药的方式,原则是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
?四、用药别太早
孩子刚刚流点清鼻涕,或者咳嗽两声,家长就立即给吃上药或马上看医生,而且大多数家长愿意医院。结果,本来无碍的轻微感冒,可能由于“保暖”太过,或者周围都是有病的孩子交叉感染,而变成重感冒。所以如果孩子不发烧,吃、拉、撒都正常,不要急于吃药和看医生。
?五、用药忌过多
孩子感冒家长着急,为了让感冒早点好,有些家长往往同时给孩子服用好几种感冒药,其实这种做法是相当危险的。目前感冒药的名称很多,但其药物成分大多类似,药物作用也大同小异。如果两种以上感冒药同时服用就相当于加大了药物剂量,不良反应的危险性会成倍增加。
?六、禁用成人药
有些家长在孩子感冒后,经常给孩子服用成人感冒药,殊不知,因为小儿特殊的体质,往往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如“速效伤风胶囊”、“感冒通”、“安痛定”等药,对骨髓造血系统可产生抑制作用,影响小儿血细胞的生成,导致白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降低小儿的免疫力,有的可引起中毒性肝损坏。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冬季疾病预防小知识,还请大家多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paidaiban.com/xjyzqzl/6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