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泳不当引起的病症主要有哪些?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重性,毫无疑问,冬泳健身也是一把双刃剑。冬泳不当也能伤身甚至危及生命。根据目前我国对冬泳的研究,与冬泳最有关的机理,应首推应激激素在体内的产生和作用。应激激素主要包括儿茶酚胺、皮质醇和血管紧张素等,既可以引起生理作用,又可引起病理作用。特别是后者,可能引发一系列病症。
第一,认为冬泳后就会与感冒绝缘,感冒后用冬泳来治。可以肯定地讲,冬泳后,人的免疫力确实得到了增强,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但是,人的个体存在很大差异,影响人的健康因素又很多。有的冬泳爱好者冬泳后确实几年或多年不患感冒,或即便患感冒后的症状也明显减轻,病愈较快。有的冬泳爱好者觉得,感冒了冬泳一下就好了,这样的例子也真有。有的泳友偶感风寒,流鼻涕但不发烧,下两次水果然好了。但是医学科学认为,人在已患感冒的情况下,免疫力已处在下降的阶段,这时如再受到强烈地冷刺激,有可能引发机体发生更严重的病患,如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关节炎等。
感冒后或在感冒未痊愈的情况下贸然冬泳,病情不但不会好转反而会加重的。我认识一个泳友,冬泳30年了。一次感冒后吃点药就见效了,休息了五天,还在流脓鼻涕就又继续冬泳了。当时正处在“三九”严冬,我市的海水正处在全年最低温期,已降到-3、-4度左右。结果过了五天,又患上了面神经炎,面瘫了。医院去治疗,近一个月才好,教训是非常深刻的。此例说明,感冒后冬泳易引发更严重的疾患,用冬泳治感冒后患很多,实在不可取。
第二,冬泳后猝死。猝死是指出人意料的突然死亡,死因基本都是心室纤维性颇动(室颇),原有冠心病者较易发生,但也有许多病例并无冠心病史。过度冷应激和运动可使心肌缺血和儿茶酚胺大量分泌,对心肌产生毒副作用,使心肌局部电生理紊乱而引发室颇。发生室颇后心脏即无有效血量搏出,称之为心脏停止,可令患者立即死亡。
上述事故的发生,足以说明,在某一特定的冬泳人群中,在特定的身体条件下,
冬泳的弊是大于利的。如果上述三位冬泳爱好者把冬泳停下来,猝死的诱因就大大地减少了,危害生命的事故也是可以避免的。遗憾的是,人们却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仅凭自我感觉就单纯地认为,冬泳永远是增强体质、战胜疾病的一种有效的手段,而忘记了在某一特定的身体条件下,冬泳却成了生命的一大杀手。有的高血压患者冬泳后发生脑中风、有的发生泳后猝死。这种事故的发生是我们冬泳爱好者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冬泳不当的应对机制:
我们冬泳的目标和宗旨,不仅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弘扬,更是健身、健康生活方式的一种追求。因此,科学、安全地开展冬泳,才是我们的目的。那么,面对冬泳不当而引发的诸多的危险因素,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机制与对策呢?
首先,要在全国各地的冬泳组织和冬泳爱好者们中,广泛地开展、普及科学、安全的冬泳知识,提高冬泳爱好者的安全意识,转变冬泳爱好者、特别是老年冬泳爱好者、身患各种慢性疾病的冬泳爱好者的观念。要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冬泳不是万能的。不要以为只要一冬泳,你就可以“刀枪不人”、百病全无。决定人的身体健康与否的因素很多,正如人的肌体很复杂一样,每个人的情况都是千差万别的。遗传基因、社会经历、家庭状况、生活习惯、精神情绪、饮食起居、心理因素等等,这些方方面面的主、客观因素,都能对人的健康产生影响。冬泳只是促进人体健康的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要治病,还不能完全依赖于冬泳。
第二,冬泳千万要因人而宜、因时而宜、因地而宜。就目前全国冬泳人群中的年龄分段来看,中老年所占的比例最大。在这部分人群中,有的是已患有某些疾病的。如呼吸、循环、消化、免疫、神经系统方面的疾患,想通过冬泳来医治疗这些疾患。只要方法得当,科学冬泳,效果明显。如果不合理、不因人、因时
、因地而宜地一味地依赖冬泳,后患是无穷的。因此,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能够冬泳,一定要讲究科学,讲究方法,决不能一概而论。
第三,冬泳要循序渐进,切忌蛮干。随着水温的下降,冬泳者要循序渐进地进行适应性锻炼,贵在持之以恒。千万不能贸然下水。否则,身体对水温低引起应激不适应,反应过度强烈,导致病理性应激而引发心、脑血管意外或引发各种病患。
第四,一旦冬泳者有所不适,或病情有所变化,或休息不当,或生活、工作紧张,则该停则停,千万不能硬撑。俗话说,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笔者特别建议老年冬泳朋友,如有身体不适或休息不足、患上感冒、或慢性疾病加重,千万
别冒险冬泳,该停则停,该休息就休息。待调理好身体,身体允许时再下水不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吗!
第五,建立冬泳爱好者的医务监督机制。不管是年轻的还是中老年冬泳爱好者,还是要经常看看医生、进行体检,听听医生的意见,查查身体的健康状况的。就目前全国各地冬泳组织的状况来看,能够对冬泳爱好者实施较全面医务监督的冬泳组织还是很少的,甚至几乎没有。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全面地对冬泳爱好者实施医务监督,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是,实现这个目标也不是不可能的。各地的冬泳组织可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开展冬泳爱好者的医务监督。如发挥冬泳组织内部医务工作者的作用、或结合冬泳爱好者个人的医疗保险进行、或与当地对冬泳感兴趣的医疗单位或医务工作者联合,共同开展冬泳医学科研和保健等等。从而为杜绝冬泳爱好者,特别是中老年冬泳爱好者重大伤害事故的发生,建立、健全冬泳医疗的预警机制。当然,开始的规模不一定很大,但有总比没有强,搞总比不搞好。然后,再考虑发展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上台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冬泳科研、保健体系,开发出具有世界领先的冬泳科研成果。
综上所述,在我国群众性的冬泳活动已普遍开展起来的同时,如何引导冬泳爱好者们在冬泳的实践中,科学、健康、安全地投身冬泳运动,克服和杜绝冬泳不当所带来的负面的、甚至是重大的人身伤害事故,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弘扬民族精神,无论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理应引起全国各级冬泳组织的高度重视。
(图文来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paidaiban.com/xjyzqzl/6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