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炎治疗 >> 心肌炎治疗疗程 >> 正文 >> 正文

中医脉诊点位新探图文详解刘青先生序

来源:心肌炎治疗 时间:2021-11-10

01丨作者简介

王敬义

男,汉族,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教授。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现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系,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工作近40年。

主持整理《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廖蓂阶》(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年版);研究中医脉学长达30余年,年出版个人专著《脉论——二十年后方为医》(中医古籍出版社),首次提出了三部十五候的精细脉诊,阐述了人体组织器官在桡动脉寸口部位的自然定位。

临床擅长中医内科杂病及妇科、男科疾病诊疗,于恶性肿瘤之中医防治亦有深入研究。

02丨序

王敬义老师为我院运动医学系退休教授,其父为成都中医药大学伤寒金匮专家王廷富先生。王敬义老师幼承家学,根底深厚,又于年恢复高考后考入成都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后就职医院,专事临床工作近八年时间,于20世纪90年代初调入我院运动医学系任教。家学与官学并重,中医与西医相参,擅长借助西医现代科技手段诊断病情,结合中医思维辨病辨证,运用纯中药精准治疗。曾用中医方法成功抢救支气管扩张大咯血、胃黏膜脱垂大出血、尿毒症、心肌炎等多种急危重症,挽狂澜于顷刻,也印证了中医药在疑难危重症上的可靠疗效。王老师潜心研究脉学,自谦二十年后方敢为医。教学期间仍不辍临床,三尺讲台处处结合信手拈来的临床素材的教学让学子们得以窥见美妙的中医学之门,成为学生心目中真正的好老师。学院很多老师及家属,也都成了王老师的忠实“病粉”,每每赞叹于王老师的脉诊简直和西医体检结果相似,戏称他是“行走的X光机”。诊断和疗效是检验一个医生水平的标准。王老师治学严谨,敢于质疑古医疏漏,勇于创新,从不拾人牙慧,一心追求中医脉学的究竟,终于在年出版了自己二十年的心血论著《脉论——二十年后方为医》,首次提出了三部十五候的精细脉诊,为中医学者提供了良好的脉学读物,并引起了一场脉诊学习热,让很多脉诊能力缺失的年轻中医和很多中医爱好者重拾了对中医的兴趣和自信。脉学为传统中医的强项,而现代却又成为中医的弱项,临床和教学都渐渐忽视其真。在普及和推广上,中医确实难以像现代医学一样制定出诊疗标准和常规指南,让全世界都按着一个统一标准去执行。中医多是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医学流派众多,各执己见,针对同一疾病可能给出多个辨证和方子来,这也正是许多人感到困惑的地方。中医学者在学习脉学之时也多是心中了了,指下难明。然而王敬义老师通过多年研究,并与众弟子于临床中反复印证:脉诊当是一种客观的存在,而非主观的臆测。于是王老师励志研究出一种脉诊标准,让每个学习脉诊的医生都能准确地掌握脉诊并且达成共识。时隔十年,王老师的又一力作《中医脉诊点位新探图文详解》出炉,精确了脉诊点位,细分了脏器和层面的对应,相信一定又会给中医学做出新的贡献,给读者带来新的饕餮盛宴。乐为序!成都体育学院刘青年7月于成都武侯祠畔

03丨内容提要

本书详细介绍了著者王敬义教授在长期临床中总结发现的人体脏腑组织器官反映点在寸口桡动脉上部与位分布的基本规律:以藏象学说为理论指导,考察寸关尺三部以及每一部的NO.1~NO.5由浅入深的五个层次,部与层的相交点可确定是某个脏腑组织器官的特定反映点。结合古贤28脉及著者新增9脉,可以明析病患性质。

为了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论学习掌握相交点和反映点,本书详尽地介绍了脉诊具体指法,如全切法、半位切脉法、垂直切脉法、桡侧切脉法、尺侧切脉法等,并附清晰彩图及著者操作视频。

04丨目录

总论

第一章脉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脉象形成的原理

一、心脏

二、脉、气、血

三、肺

四、脾胃、胰腺

五、肝

六、肾

第二节古代脉诊部位

第三节寸口定部位

一、何谓寸关尺

二、脉定三关

三、指定三关

第四节正常脉象

一、部与位

二、至数(脉搏跳动的次数)

三、节律

四、力度

五、粗细

六、流利度

七、男女脉象的生理性差异

第二章脏腑组织器官在桡动脉上的对应

第一节脏腑器官分配依据

第二节三部十五候分布

一、右手寸关尺三部器官及尺后分布

视频1右关NO.3、NO.4位切脉法

二、左手寸关尺三部器官及尺后分布

视频2左关切脉法

第三章脏腑组织器官形态特征诊断

一、单器官反映点

二、双器官反映点

三、器官组织大小形态与脉象的关系

第四章切脉指法

一、医者手指姿势

二、桡骨茎突定关

视频3桡骨茎突定关(1)

视频4桡骨茎突定关(2)

三、垂直切脉指法

四、尺桡侧切脉法

五、半部切脉指法

视频5颈胸椎定位

视频6右尺腰骶部切脉法

视频7甲状腺切脉法

视频8髋关节切脉法

视频9大小腿膝关节切脉法

六、切脉顺序

视频10寸关尺与尺后1~5部切脉示意

视频11左尺NO.1、NO.2位切脉法

视频12左尺NO.3、NO.4位切脉法

各论

第一章右手寸关尺脏腑组织反映点分布

第一节右寸部(Y-C-部)

一、Y-C-NO.1位

视频13鼻窦切脉法

二、Y-C-N0.2位

视频14右寸颈胸椎切脉法

三、Y-C-NO.3位

第二节右寸与右关之间半部(YC-YG-之间半部)

第三节右关部(Y-G-部)

一、Y-G-NO.1、NO.2位

二、Y-G-NO.3、NO.4位

三、Y-G-NO.4、NO.5位

第四节右尺部(Y-CH-部)

一、右尺部Y-CH-NO.1、NO.2位

二、右尺部Y-CH-NO.3、NO.4位

第五节右尺部后1半部(Y-CH-H-1半部)

第六节右尺部后2部(Y-CH-H-2部)

第七节右尺部后3半部(Y-CH-H-3半部)

第八节右尺部后4部(Y-CH-H-4部)

第九节右尺部后5部(Y-CH-H-5部)

第二章左手寸关尺脏腑组织反映点分布

第一节左寸部(Z-C-部)

一、Z-C-NO.1、NO.2位

二、Z-C-NO.3、NO.4位

三、左寸Z-C-NO.5位

第二节左寸与左关之间半部(ZC-ZG-之间半部)

第三节左关部(Z-G-部)

一、Z-G-NO.1、NO.2位

二、Z-G-NO.3、NO.4位

三、Z-G-NO.5位

第四节左尺部(Z-CH-部)

一、Z-CH-NO.1、NO.2位

二、Z-CH-NO.3、NO.4位

三、Z-CH-NO.5位

第五节左尺部后1半部(Z-CH-H-1半部)

第六节左尺部后2部(Z-CH-H-2部)

第七节左尺部后3半部(Z-CH-H-3半部)

第八节左尺部后4部(Z-CH-H-4部)

第九节左尺部后5部(Z-CH-H-5部)

第三章异常脉象特征及点位分布

第一节异常脉象的部与位

第二节二十八病脉阐述

一、浮脉类

(一)浮脉

(二)洪脉

(三)濡脉

(四)散脉

(五)芤脉

(六)革脉

二、沉脉类

(一)沉脉

(二)伏脉

(三)牢脉

(四)弱脉

三、迟脉类(附:损脉、败脉、夺精脉)

(一)迟脉

(二)缓脉

(三)涩脉

(四)结脉

四、数脉类

(一)数脉

(二)促脉

(三)疾脉(附:极脉、脱脉、浮合脉)

(四)动脉

五、虚脉类

(一)虚脉

(二)微脉

(三)细脉(小脉)

(四)代脉

(五)短脉

六、实脉类

(一)实脉

(二)滑脉

(三)紧脉

(四)长脉

(五)弦脉

第三节笔者发现的几种脉象

一、豆实脉

二、尖峰脉

三、筋脉

四、颤动脉

五、离脉(阴阳离决脉)

六、空脉

七、恶露脉

八、点状脉

九、点滑脉

第四章病案举例

第五章文献选读参考

附篇1《黄帝八十一难经》节选(一难至二十二难)

附篇2李时珍《濒湖脉学》节选

后记

《中医脉诊点位新探图文详解》

原价:99元

7折售价:69.3元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paidaiban.com/xjyzllc/70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