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炎治疗 >> 心肌炎治疗疗程 >> 正文 >> 正文

当代著名中医药学家蒲辅周谈用药经验二中

来源:心肌炎治疗 时间:2021-8-27

用药如用兵,是不得已而为之。药物本为补偏救弊之用,固当中病辄止。须知药物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错用、乱用、无病用药,均为扰乱,对人反为不利。

目前,在某些患者,甚至个别医生中,还存在一种看法:以为“药味多,用量大,花钱多,疗效作用就强”,这是一种偏见。

实际上,临床疗效并不与药味多寡、用量大小、花钱多少成正比例。

中医“七方”的分类,主要是以病情轻重、病势缓急、病位上下、药味奇偶等为依据。“七方”中:大、小、缓、急、奇、偶、复。其中急方药味甚少,而作用很强。如独参汤只一味,参附汤、当归补血汤只二味,生脉散、四逆汤皆三味。治病不从辨证和方药的功能详细分析,治不中病,片面加大用量也不行。

中医“十剂”是从药味的功能到方剂的分类:“宣可决壅、通可去滞、补可去弱、泄可去闭、轻可去实、重可镇怯、滑可去着、涩可固脱、燥可去湿、湿可去枯。”

具体应用要注意以下问题:

1.制方要严,选方要准

持数方应付百病,猎中者少,受误者众。用药无的放矢,用量越大,其弊越深。在辨证的基础上,立法贵严,制方要讲究配伍,药物有主辅之分,要体现抓主要矛盾。

选方要准,《伤寒论》指出:“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但心下满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也,宜半夏泻心汤。”《温病条辨》说:“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并说恐辛凉平剂银翘散病轻药重。麻杏石甘汤、越婢加半夏汤,同治肺闭而喘,亦有兼夹轻重缓急不同。

2.加减有则,灵活运用

用药要纯,最忌复杂,一方乱投一二味不相干之药,即难见功。如麻杏石甘汤为辛凉宣闭方,加三黄,往往冰伏其邪,开不了肺气郁闭。要治上不犯中,治表不犯里。

3.药必适量,不宜过大

要避免杯水车薪,也不能药过病所。如玉屏风散是治老年人或卫虚易感冒的方,我用粗末三至五钱,煎服疗效较满意。

有一同志用玉屏风散使用大剂量,服三剂胸满不适,改小剂煮散获效,而无胸满之弊。我对于慢性病,调其所偏,补其不足,推荐煮散。如五积散每用五钱至一两,使用适当就能治不少疾病。

用量适中,还要注意方剂中每味药的分量,如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同样有大黄、枳实、厚朴3味组成,小承气汤是阳明里热结实,治疗目的在于攻下,大黄为主药;厚朴三物汤是气机阻滞,治疗重点在于除满,厚朴为主药。

我年轻时,读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看到他用药甚轻,多年后,才理解。人病了,胃气本来就差,用药剂量不宜大,多了加重其负担,反而影响吸收,这是很有道理的。

4.病愈复杂,用药愈精

病情复杂或有几种病,必须抓住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击中要害。危重病人的抢救必须分闭和脱,紧急情况下,开闭或固脱用药要精。

我治疗一外感病变证,脾阳损伤的逆证,西医称“重症肺炎”,开始就用甘草干姜汤点滴频服,温脾阳而复肺阳,救治而愈。慢性病,正气已衰,脾胃功能亦受影响,用药亦宜精,且药量宜小。如补中益气汤,虚热甚者黄芪用一钱,余药皆数分。

5.药不在贵,用之宜当

药之贵贱,不能决定疗效的高低,用适当才能治病。须用贵重药物,亦可找代替之品。《本经逢原》记载:羖羊角(黑羊角)与羚羊角性味稍殊,但与羚羊角功效大致相似。我在农村曾用水牛角合童便代替犀角也有效。

有的同志问我,鹿心的作用如何?我说:“鹿心虽贵,医疗也是以脏补脏。鹿心、羊心、猪心无大差异。鹿心久存腐败,吃了害人肠胃。”古人有云:“药补不如食补。”

若能注意上述问题,一般也就能花钱少、疗效快、治好病。

蒲辅周(—),现代中医学家,四川梓潼人。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精于内、妇、儿科,尤擅治热病。伤寒、温病学说熔于一炉,经方、时方合宜而施。在几次传染病流行时,他辨证论治,独辟蹊径,救治了大量危重病人,为丰富、发展中医临床医学作出了宝贵的贡献。曾任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委员。

二、中医八招提高你免疫力

顺应天时

日常生活中要随着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调整起居生活。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养生原则,调理生活起居时间,规律饮食,按时睡眠。结合一天24小时脏腑循行规律养生,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提高自身免疫力。

案例一

调节情绪

精神状态是人体内在环境因素,内环境的稳定有助于正气持久的保留在体内,免疫力自然提高了。中医讲究的“恬淡虚无”就是强调人们要心态平和,凡事平常心,不斤斤计较,不难为他人也不难为自己,避免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的影响。

节制饮食

很多人有个养生误区就是:我脾胃弱吃什么能补上?其实饮食规律均衡,不过饥、不过饱、不偏食才是最好的调理脾胃的方式。所谓吃要讲究阴阳平衡。饮食要细致讲究,从烹饪方法到食材选择,需要配合时令和节气,可适当加入中药药膳调理。

坚持锻炼

运动方式有很多种,有的人喜欢跑步和跳绳,有的女性喜欢瑜伽和跳舞,还有的男性喜欢去健身房练器械,那肯定会有人问:到底哪种运动更有益健康呢?其实你的身体会悄悄告诉你答案,当做完运动,身心感觉放松舒展并能长期坚持做的运动,都是对健康有益的。

古人将运动称为导引,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太极拳等,都是老少皆宜的导引方式。给自己定一个运动小目标,常年积累坚持下来,身体得到锻炼,免疫力自然就能提高。要强调的是,中医锻炼的目标并不是减肥以保持身材,更多的是追求身心的愉悦平衡。

在锻炼过程中注重人与自然相结合,比如很多功法的起势要朝向太阳升起的东方开始,象征着生命一天的开始。锻炼的同时要注重吐纳(呼吸)和身心的放松,精气神的锻炼才是最重要的。

案例一

泡脚

又称足浴,可配合相应中药外洗,是日常常用的养生保健方法,有活血祛瘀、祛湿排毒、养心安神的功效,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达到养身保健的作用。

艾灸

艾灸是中医外治疗法之一,常用于防治各类寒邪侵袭的颈肩腰腿痛。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可达到和气血、调经络、养脏腑,提高免疫力的目的。艾灸主要靠对人体局部的温热刺激,能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起到作用。艾灸产生的温度或者是传统艾灸的烟对人体的刺激产生一种特定的应激状态,调动激发人体潜能,激活免疫系统,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扁鹊心书》中指出:“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得百余岁矣。”

艾灸既具有良好的养身保健作用,又便于居家自我操作,每次灸10~20分钟即可,一次选1个穴位,第二天再换个穴位,灸前后喝温水,饭后或运动后大汗以及洗澡后都不宜直接进行艾灸。若要治疗疾病还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自我按摩

自我按摩也是很好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每天做十分钟,长期坚持,会有不错的效果。下面从脏腑的角度介绍几个自我按摩的特效穴

①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炎、心律不齐、胃炎、癔病等

②太溪穴:其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常用于防治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关节炎、风湿痛等。

③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可用拇指按揉或按摩棒点按,也可配合艾灸,因为小腿肌肉丰厚,可适当较前面两穴力量加强,注意按压感受酸痛时配合呼吸。

④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各种痛症都可以用来应急镇痛,此外晕车,恶心等症状也可应急运用。

⑤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适合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和保健。配合艾灸保健效果更佳。

⑥中脘穴: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饭后半小时按摩效果更好,力度不宜过大,以免出现恶心或者疼痛的现象。

中医药调理

除了居家调理外,医院寻求专业的调理治疗。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调理方案,可以服用中药汤剂、丸剂、膏方、颗粒、处方药膳等,也可以选用针灸、拔罐、刮痧、理疗、推拿等绿色物理疗法,提高免疫力,保持健康体魄。

蕲艾根丨蕲艾条丨蕲艾绒丨蕲艾精油丨蕲艾茶

阅读原文了解我们丨产品咨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paidaiban.com/xjyzllc/6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