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炎治疗 >> 心肌炎治疗疗程 >> 正文 >> 正文

除了新冠肺炎,这些春季传染病也要小心防护

来源:心肌炎治疗 时间:2021-3-13
当前,我国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已经进入新阶段。但春暖花开,天气逐渐变暖,也给其他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温床”。除了新冠肺炎,这些春季高发传染病也应该做好防护!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发生于冬春季;发病后1~7天均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主要症状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1~14岁为高发年龄,多发于冬春两季;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染。感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后发病。主要症状出疹前通常有发热、头痛、咽痛、恶心、全身不适、食欲下降等症状;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1~2天后,皮疹由头面部、躯干逐渐向四肢蔓延,部分患者口腔黏膜也会出现;皮疹呈现红色斑丘疹→疱疹→结痂→脱痂的演变过程。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人群普遍易感,凡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小儿发病率最高。传播途径主要由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传播,病人的眼结膜、口、鼻、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麻疹病毒。主要症状常表现为“烧三天疹三天退三天”,即感染后多在发热3~4天后出疹,皮疹从耳后及发际开始,第一天遍布额面部、颈部,第二天到达躯干和四肢近端,第三天手掌、足底也出现。皮疹表现为斑丘疹,维持4~7天,随后按之前出疹的顺序逐渐消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由腮腺炎病毒感染而引起的腮腺及其他腺体的肿大,肿胀以耳垂为中心;以冬春季常见,一般病后可获终身免疫。传播途径主要由飞沫(喷嚏)和唾液(咬过的东西)传播,多见于5~15岁儿童和青少年。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头痛、咽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数小时或1~2天开始出现腮腺肿大,多为一侧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肿胀多在3~5天达到高峰,7~10天逐渐消退。猩红热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称之为“烂喉痧”。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由皮肤伤口或产道感染。主要症状大多数患者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重者体温可升到39°C~40°C,畏寒,同时伴咽痛、头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症状;一般发热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蔓延至全身。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或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主要症状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可伴有口痛、厌食、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预防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七项注意注意手卫生居民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在外出回来、护理婴幼儿及老人时等情况要及时洗手,而且每次洗手时都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尽量避免通过手接触传播疾病。加强通风在空气质量良好时,每天尽量对居室进行通风换气,以降低居室中病原微生物的密度,减少吸入性传播。选择空气质量较好的时间段,每次通风应保持20分钟左右,每个房间轮流通风,家庭成员集中到另一个房间。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在勤洗手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勤洗澡、勤换衣、勤晒衣被,咳嗽、打喷嚏时不要对着他人,要用纸巾掩住口鼻,如果来不及准备纸巾,可用肘部掩住口鼻。出门戴口罩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到人流密集和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所,如果必须要去,尽量戴上口罩,特别是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注意饮食安全合理膳食,避免因暴饮暴食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和身体抵抗力降低;尽量在商场或超市选购新鲜食物,不要购买来历不明的、死因不明的畜禽或水产品,以保证食品原料的卫生安全;食物应烧熟煮透后再吃,尽量不要生食肉类、海(水)产品;制作食品时要做到生熟食品分开加工,生熟用品用具分开使用。及时接种疫苗目前为止,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及时就医一旦发现自己出现发热、咳嗽、皮疹、腹痛、腹泻、频繁呕吐等症状,或感觉自己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就诊,不要自行服药,以便延误病情。另外,患病后,要尽量在家休息,不要带病上班、上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paidaiban.com/xjyzllc/5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