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心血管疾病高峰论坛已历经了十个年头,创建这个论坛的初衷是基于我们的责任。为促进湖北省及周边地区医疗事业的发展,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在提高中部地区医疗人才创新水平的同时,惠及广大的基层医生,因此‘同济心血管疾病高峰论坛’应运而生。经过十年的发展,这项会议得到了基层医生以及一些医院的普遍认可。随着十年的发展,医院心内科也在大家的帮助下不断地壮大,逐渐形成了国内一流水平的强势学科,形成了心血管危重症救治基地、转化医学基地和教育培训基地。我们将始终贯彻‘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战略,全面带动心血管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这是9月9日在武汉召开的第十届同济心血管疾病高峰论坛暨华中国际心脏病大会开幕式上,本次大会主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汪道文教授的主旨发言。
据了解,本次会议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主办。会议继续秉承严谨的学术风格、务实的应用作风、合作开放的办会理念,以“紧跟学术前沿,规范临床实践”为主题,邀请了乔治亚州大学的邹明辉教授、俄克拉荷马大学张欣教授、华盛顿大学张毅教授等海外知名专家以及国内包括中医院、首都医院、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医院、天津医科大学、医院、新疆医院医院医院的知名专家齐聚同济,与各位心血管同道探讨、交流心血管领域的热点问题以及创新的技术、方法和经验。 开幕式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曾和松教授主持,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阮力艰副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同济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陈建国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副书记兼医疗副院长廖家智教授;中国老年医学促进会会长、中医院杨跃进教授;中医院高血压中心顾问专家,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惠汝太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学系主任兼心血管内科主任、高血压研究所所长汪道文教授;医院方唯一教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徐静老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分会办公室陈观龙老师;美国西雅图CHIFranciscanHealthTeam及华盛顿大学张毅教授;中医院心内科急重症中心贺丽霞教授;医院副院长邹云增教授等。阮力艰副主任、徐静老师、杨跃进教授、廖家智教授、陈建国教授分别做了开幕致辞。
会议期间,GavinOudit教授在会上总结了心肌病的遗传学特点,回顾了近5年与DCM/MitoCM/HCM,LVNC,RCM相关的病例报道。并总结了心肌病遗传学检测和研究的常用方法手段。
中医院杨跃进教授就“AMI再灌注治疗时代的进展与争议”做了精彩报告。杨教授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总结,认为针对不同ACS患者的治疗既要遵循指南指导的原则,又需结合病变的实际情况。杨教授分别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1)血栓抽吸导管使用的必要性;2)冠脉开通后心肌血流再通;3)错过溶栓和PCI机会,闭塞血管开通的时机选择;4)急诊PCI同时施行non-IRA的安全性;5)AMI治疗指南相同,为何治疗效果差别大。杨教授总结出针对ACS治疗策略须从个体化医学脱胎出来,向精细化医学迈进。
中医院惠汝太教授就“心血管精准医学:希望还是炒作?”的论题展开讲述。惠教授通过大量的病例治疗经验,总结出:兑现对社会的承诺需要精准医疗,心血管疾病需要精准医疗,临床实践呼唤精准医疗。现阶段我们面临:心血管精准医疗——最大的机遇也是最大的问题。
本次大会主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汪道文教授就《暴发性心肌炎救治的中国专家共识》进行了报告,汪教授提到,暴发性心肌炎作为心肌炎中发病迅速、病情危急的特殊类型,其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药物难以维持而且效果不佳,相比于其他危重病,机械辅助生命支持治疗对于协助患者度过急性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临床医生应予以高度重视,尽早识别和预判,尽早实施全方位救治,严密监控,不轻易放弃,将最新的一些抢救措施如IABP、ECMO和CCRT等应用到位,即“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实施救治,以提高救治存活率,挽救患者生命。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会议期间还召开了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发布会,同时成立了湖北绿色电生理联盟。
今年是会议召开十周年。十年,虽属弹指一挥间,但对于高峰论坛来说则是一个标志性节点,标志着她走向了成熟、壮大!希望会议的举办能继续为湖北及周边省市心血管领域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推荐阅读
汪道文专访:做自己的研究造福国人健康
学术文章
汪道文:基因多态性不影响中国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预后
汪道文:主动脉夹层的基因诊断对转化医学的意义
汪道文专访: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提高国内心血管研究水平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转载请注明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paidaiban.com/xjyzllc/1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