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的毒性
1.液氨人类吸入LCLo:ppm/5m;
2.空气中氨气扩散系数0.;
3.氨进入人体后会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致使脑氨增加,可产生神经毒作用。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死作用。
临床表现
1.刺激反应:
仅有一过性的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肺部无明显的阳性体征。
2.轻度中毒:
吸入较多氨气,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咳痰等,并可伴有轻度头晕、头痛、乏力等,眼结膜、鼻黏膜、咽部充血水肿,肺部有干性啰音。
3.中度中毒:
吸入高浓度的氨气后,立即出现咽部烧灼痛、声音嘶哑、剧烈咳嗽、咳痰、有时伴带血丝痰;胸闷、呼吸困难,常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及乏力等,眼结膜和咽部明显充血、水肿,亦可有喉头水肿,呼吸频速、轻度发绀。肺部有干、湿性啰音。
4.重度中毒:
吸入较长时间高浓度的氨气后,出现频繁的剧烈咳嗽、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状痰,有时从鼻孔涌出;同时有胸闷、呼吸困难等表现。肺水肿出现时间较早,最短时间为15分钟,一般在1~6小时,个别病例中毒后30小时出现肺水肿,并常伴有喉头水肿、心悸、烦躁、恶心、呕吐或谵妄、昏迷、休克,亦可有心肌炎或心力衰竭。中毒后3~7天,气管、支气管黏膜坏死、脱落,呈块状、条状,有的呈树枝状,同一患者可间断数次咯出坏死脱落的气管或支气管黏膜。常并发继发感染,体温增高。口腔、咽部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白色假膜形成,呼吸窘迫,明显发绀。双肺满布干、湿啰音。
眼接触液氨或高浓度氨气可引起灼伤,严重者可发生角膜穿孔。皮肤接触液氨可致灼伤。
现场安全管理要求
1.氨制冷机房贮氨器上方应设置水喷淋系统。
2.在厂区内显著位置应设风向标。
3.压力容器、非专业操作人员免进区域、关键操作部位等应设置安全标识。
4.作业现场应配置空气呼吸器、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具和急救药品。
5.企业应建立健全并落实液氨使用的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6.涉及液氨制冷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取得相关特种作业操作证,持证上岗。
7.企业的从业人员应经过液氨使用管理及应急处置等有关安全知识的培训。
8.企业应建立健全液氨泄漏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9.企业应建立设备管理档案,有完善的制冷设备设施维护管理记录。
10.氨制冷机房应安装氨气浓度检测报警仪器,与事故排风机自动开启联动。
学习安全小知识,保护自己,保护身边的人。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paidaiban.com/xjyzllc/1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