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炎治疗 >> 心肌炎治疗方法 >> 正文 >> 正文

博苑middot保健预防春季传染

来源:心肌炎治疗 时间:2021-10-30
北京皮肤科医院好不好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770025.html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万物复苏,春意盎然,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也是传染病高发阶段。当春季来临时,人体内环境很难一下子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机而入、侵袭人体,特别容易引起流感、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流脑、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传染源: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甲型H1N1也就是甲型一种。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

传播途径: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

临床症状: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与年龄、性别、职业等都无关。

预防方法:

1.维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2.保持双手清洁,并用正确方法洗手。

3.双手被呼吸系统分泌物弄污後(如打喷嚏後)应立即洗手。

4.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住口鼻,并妥为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

5.增强抵抗力有助预防感染流感。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紧张和避免吸烟,都是增强抵抗力的方法。

6.在流感高峰期,最好避免前往人多挤迫、空气流通情况欠佳的公众地方。

7.流感疫苗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按照每年社会上流行的流感类型而制备的。

手足口病

传染源: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幼儿间的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对手足口病病毒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防病实践中发现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4岁及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占85%~95%。

临床症状:轻症:发热、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头痛、恶心呕吐、皮疹;重症:肺水肿、脑水肿、脑膜炎、脑脊髓膜炎、心肌炎。

预防方法: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7.托幼单位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8.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流行性腮腺炎

传染源: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

传播途径: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青少年以及儿童

临床症状: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表面发热,咀嚼时疼痛。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肌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

预防方法:

1.个人卫生习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这是常见的腮腺炎的预防方法。

2.如发现异常症状,及早治疗。一旦发现孩子患疑似流腮的情况,有发热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医院就诊,有利于早期诊治。

3.接种疫苗。流行性腮腺炎是疫苗可预防性疾病,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1.5岁接种一针,6岁接种一针。15岁以下儿童均可接种。目前有麻腮疫苗、麻风腮疫苗。

4.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出行要慎重。这也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方法,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出门时,应戴口罩,尤其在公交车上。

新冠肺炎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临床症状: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预防方法:

1.少出门,躲在家,勤消毒,多通风;若出门,戴口罩。

2.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从公共场所返回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

3.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4.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根据病情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疱疹性咽峡炎

传染源:疱疹性咽峡炎是身体的免疫力及抵抗力低下后,肠道病菌引起的发热和咽部疱疹

临床症状:可以通过呼吸道或者消化道传播。会出现突发高热,体温在38.5以上,咽喉部肿胀疼痛,同时伴随吞咽困难的症状。检查时,可发现软腭、悬雍垂、咽喉壁等处,有散在的淡红色小丘疹,3-5天后,丘疹逐渐破溃,生成溃疡,咽痛加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

预防方法:

1.勤洗手,多喝水。

2.少去嘈杂的公共场所。

3.做好生活环境的卫生,玩具要经常洗。

4.注意饮食。饮食宜清淡,进食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同时要注意宝贝们要多饮水,以白开水为主,少吃咸食,禁食甜、腻、辛热等食物。

5.每天检查孩子的健康情况,多注意休息。

·温馨提示·

一、适时增减衣服。要遵循"春捂秋冻"的古训,初春乍暖时,不要急于给孩子减衣,气温骤降时,要及时添衣。

二、注意卫生。要经常保持室内清洁,开窗通风,使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要勤晒被褥和换衣裳,少带小孩去拥挤的公共场所。

三、合理膳食。日常膳食中,除吃适量鱼、肉、鸡、蛋外,应多吃些乳、豆制品、蔬菜和水果。

四、充足睡眠。春天易发生"春困",保证小儿充足睡眠,既有利于小儿生长发育,又可增强免疫力。

五、加强室外活动。春和日丽,万物生发,让孩子到室外活动,能得到日光照射,吸进新鲜空气增强小儿造血及免疫功能。

六、计划免疫。要按计划及时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小孩子常见传染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paidaiban.com/xjyzlff/69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