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炎治疗 >> 心肌炎治疗方法 >> 正文 >> 正文

肿瘤患者心肌酶升高提示心肌梗死吗

来源:心肌炎治疗 时间:2021-3-15

肿瘤科医生经常见到患者心肌酶升高,一般医生的第一反应就是考虑是不是心梗了。打电话咨询心内科医生,一般都是建议1-3小时内复查,如果持续升高则考虑心肌梗死。这时候,医生就心里没谱了。

肿瘤患者心肌酶升高一定是心肌梗死吗?答案是:不一定。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下面让我们细细道来!

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

一、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酸激酶(CK)存在于各种组织中,CK包括3种同工酶:

CK-MM:主要存在于骨骼肌中;

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主要存在于心肌中;

CK-BB:主要存在于脑组织、肠、肺、子宫中,正常人血清中几乎不含有CK-BB。

CK是由M(肌肉)型和B(脑)型两种单体亚单位组成的二聚酶。M型和B型亚单位结合形成3种CK同工酶:CK-BB、CK-MB、CK-MM。CK是3种同工酶的总和,所以CK-MB的升高,也必然伴随着CK的升高。

CK-MB为CK中的一种,所以CK-MB检测值是不可能大于CK的。因此,当CK-MBCK时,多为假性的异常结果。

当心肌受损后,CK-MB释放入血,4~6h开始升高,16~24h达峰,持续48~72h。因此,CK-MB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之一。

其实肿瘤科患者心肌酶升高很常见,大多数都是肿瘤相关性升高。但是,如何区分呢?我们就要先从心肌酶的检查方式说起。

二、CK-MB检测临床常用免疫抑制法和化学发光法2种方法

1.免疫抑制法

2.化学发光法

此方法是双位点酶免法,将抗CK-MB、CK-BB抗体均加入血清标本中,其中CK-MB抗体中存在碱性磷酸酶结合物,血清中的CK-MB、CK-BB与抗体结合为固相物质进而被磁场吸住,未结合的CK-MM被冲洗除去。将化学发光底物添加至反应管内,此化学发光底物与CK-MB抗体上的碱性磷酸酶结合物结合后,再进行光度测定。所产生的光量与样本内CK-MB浓度成正比,即可计算出CK-MB的浓度(单位为ng/mL)。

免疫抑制法具有迅速、简捷、省时等特点,因此临床多用此种方法。然而,免疫抑制法因自身方法学不完善和易受某些干扰因素的影响,会造成CK-MB活性假性升高。而基于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技术的质量法却不存在该方面的问题,故化学发光法是目前较优的方法。

三、肿瘤患者最常见的是CK-MB的升高,甚至某些情况下,CK-MB的检测值居然会高于CK,这是为什么呢?

1.CK-BB的干扰

上面说过,正常人血清中几乎无CK-BB,可忽略不计,免疫抑制法也是假定标本中无CK-BB,但如果机体内CK-BB含量升高,此时CK-MB结果便有可能大于CK值。

2.巨CK(CK1、CK2)的干扰

巨CK1为CK与免疫球蛋白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巨CK2为CK与线粒体聚合后所形成的复合物。巨CK是巨分子酶,具有高分子团,不能被免疫抑制法抗CK-M抗体所抑制,故CK-MB的测量结果会假性升高。

有研究报道,恶性肿瘤患者,由于肿瘤组织生长过快、破坏过多而将CK-BB释放入血,血清中CK-BB含量升高;某些恶性肿瘤会释放巨CK,巨CK不能被CK-M抗体抑制,存在巨CK2,因此,恶性肿瘤患者可出现CK-MB假性升高。

四、如何判断

因此,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建议使用CK-MB/CK比值来进行鉴别:

①CK-MB/CK<6%:

考虑骨骼肌损伤

②6%<CK-MB/CK>12%~38%,且CK-MB大于25U/L:

考虑心肌损伤,需查心电图,TnT等指标。

③CK-MB/CK>25%~38%,甚至CK-MB/CK>1:

则可能存在过量的CK-BB或巨CK,考虑恶性肿瘤引起,也有可能存在颅脑损伤等其他情况。

有研究报道,①CK-MB/CK>1.0的患者中,有40.1%最终诊断为恶性肿瘤。②排除心脏疾病的各项心肌酶升高和肿瘤患者的生存期缩短有关。③可能CK、CK-MB可以反映肿瘤的恶性增殖和坏死,代表了肿瘤的高负荷和恶性度。

总而言之,免疫抑制法测定的CK-MBCK多为CK-MB假性升高,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可基本排除心肌梗死,建议改用化学发光法进行定量测定,以测定CK-MB(单位为ng/mL,而不是U/L)的真实值,并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等。

肌钙蛋白

一、肌钙蛋白

肌钙蛋白(Tn)包括TnI,TnT和TnC,其中TnI和TnT对于心脏特异性强,因此是理想的评估心肌细胞损伤的生物标志物。Tn在心肌损伤后3~6h释放,升高7~10d。

二、肿瘤患者Tn升高的原因

Tn值升高表示并不仅代表心脏缺血,任何可导致心肌损伤的情况都可以出现升高。可导致心肌损伤的其他情况如心力衰竭,心肌病,以及全身情况如肿瘤,化疗药物,慢性肾病,剧烈运动等,也可见Tn升高。

有研究显示,TnI功能增加和肿瘤增殖以及癌基因如Ras,Notch和LgI基因突变相关,这可能是部分肿瘤患者出现Tn升高的原因。

研究发现,①接受抗肿瘤治疗的患者有9%的患者经历了≥1次TnI升高,接受抗血管生成治疗患者更为多见。②接受纳武利尤单抗治疗的肺癌患者的Tn,其中6名患者出现升高,分析原因,认为5名是由于疾病进展和临床状况恶化相关,1名为纳武利尤单抗相关亚临床心肌炎。③化疗患者中TnI的轻微升高和最终左室功能不全相关,可用于肿瘤药物心脏损伤的早期预测。

三、如何判断

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的分析方法:

肿瘤患者出现心肌损伤标志物需要动态、联合检查来进行鉴别诊断。首先应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其次要结合心电图动态变化和其他标志物检查。

①如果患者无明显症状体征,心电图无动态变化,Tn或CK-MB在3小时内改变<20%,则可能和恶性肿瘤相关;

②如果患者有心脏病史,诊断肿瘤前即存在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首先考虑基础心脏疾病;

③如果患者出现心电图ST段抬高等动态变化,或心肌酶、Tn等标志物联合动态升高,应首先考虑急性心梗;

④如果患者心电图无明显改变,Tn升高,在1~3小时后复查,若变化≥20%考虑非ST段抬高型心梗;

接受蒽环类(阿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表柔比星)、伊达比星、戊柔比星)或曲妥珠单抗等具有心脏毒性药物治疗的患者,如果治疗中或治疗后出现Tn的轻微升高,可能代表出现了亚临床的药物相关性心脏损伤,建议及早予以心脏保护措施。

好了,如果您掌握了以上知识,下次遇到肿瘤患者Tn、CK-MBCK,再也不用请心内科会诊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paidaiban.com/xjyzlff/59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