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还可因接触病人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等造成传播,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先发热,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5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措施:
1、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2、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3、确诊幼儿应居家隔离治疗,患儿隔离至症状消失后7天,一般需要2周时间。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的复课证明才能返校。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常呈地方性流行。
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及关节酸痛不适等症状,重症可引起肺炎、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传播途径: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潜伏期短1-3天、传染性强,具有极强的危害性。
预防措施:
① 居家隔离,隔离至退热后48小时,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3天,出现发热等症状应早期隔离。
② 切断传播途径,对被患者鼻、咽部分泌物污染的物品要消毒,减少流行期间的集体活动。
③ 建议患者和密切接触者戴口罩,加强室内的通风换气,或用过氧乙酸、食醋熏蒸进行空气消毒。
肺结核结核病俗称“痨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由于人体抵抗力(免疫力)下降所引起的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
传播途径:传染源是结核病患者和带菌者它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传播给他人。
主要症状:咳嗽、咳痰时间超过2周,咯血或痰里带血丝。
预防措施:新生入园体检,询问肺结核密切接触史和肺结核可疑症状,对有肺结核密切接触史者开展结核菌素试验(PPD实验)。完善晨午检及全日观察,对于出现胸闷、胸痛、午后低热、夜间盗汗、全身无力或久咳不愈幼儿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对于确医院的诊断进行休学和复学管理。
感染性腹泻秋季是肠道传染病(秋季肠泻、肠炎)高发季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是秋、冬季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因。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呕吐、腹泻、发热、持续时间在7-10天。
预防措施:
1、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便后、饭前认真洗手是最有效措施。
2、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防止水源和食品污染。
3、出现症状可带幼儿1医院进行化验,进行确诊。
4、不滥用抗生素。秋季腹泻是病毒引起,病程短可自愈。
5、口服轮状病毒疫苗。
为了更好地保护孩子的健康,
我们幼儿园和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在幼儿园我们这样做
1.把好本学期新入园幼儿的体检关
对于新入园幼儿必须持有体检卡及预防接种证明,体检合格后方可入园;做好接种、漏种登记,做好在园幼儿的年度体检,完成全园教职员工的年度体检;对于体弱幼儿建立管理档案。
2.做好晨检工作
严格按照“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制度,做好五大器官的检查(包括皮肤、眼神);询问幼儿在家吃饭情况、睡眠、大小便有无异常;检查幼儿是否携带不安全物品来园;做好幼儿的全天观察记录。
3.开展幼儿心理健康及安全教育
提高幼儿心理素质,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同时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安排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活动常规并执行。
4.制定每周带量食谱,并严格监督执行
幼儿膳食实行花样化、多样化,稀稠搭配,根据季节、气候特点对食谱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对伙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纠正幼儿偏食、挑食、边吃边玩等问题,要注重以饱为先的正面教育。
5.认真贯彻落实卫生检查制度
幼儿园厨房、教室、寝室、活动室、户外场地、大厅每一角落,制定严格的清洁制度和消毒制度,每周一小检、每月一大检,杜绝一切卫生死角。同时加强对常见病的预防工作,加大力度切断一切传染源,杜绝传染病的传入与流行。定期组织安全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解决,以保证幼儿在园内活动的安全性。
各班级的卫生,具体落实到教师、保育员身上,做到每星期一大扫,每天小扫一次、消毒一次,保证教室光线充足、空气清新、没有蚊虫。做好教具玩具的消毒工作,做好教室内每天的通风工作,使幼儿有一个干净、明朗、清爽的生活环境。
6.定期对保育员进行业务培训
实行以老带新的工作作风,定期对保育员及后厨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保育员的业务知识,提高服务质量,使全园同心协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7.做好秋冬多发病的预防工作
做好秋冬季节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工作;做好秋季的消杀、灭蚊工作,消灭传染病的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杜绝秋季传染病在园内的发生。
在家时请您这样做
1、教育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用流动的水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病从口入。
2、教育孩子喝开水,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不到无证摊贩、小店或饮食店买东西吃,不吃“三无”食品,剩饭剩菜要热透后再食用。
3、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去游玩,避免接触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4、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勤晒衣被。
5、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情况,医院就诊,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
6、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儿童自身的免疫力。
7、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免疫接种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8、让儿童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这对提高儿童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
9、让儿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10、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
11、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应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省疾病中心重要预警近日,省疾控中心发出预警:随着秋冬季的到来,各类呼吸道疾病将增加,疫情一旦合并流感,将会给防控工作带来更大挑战。市民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接种疫苗等,做好自身健康防护。
v预防呼吸道疾病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v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戴口罩,勤洗手,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捂住口鼻等;
v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
v多喝水,饮食合理,多吃蔬菜水果;
v生活有规律、不吸烟、少饮酒,坚持体育锻炼,增加抵抗力;
v要根据天气适当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v儿童、老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v出现发热或其他不适,应戴上口罩及时就医。
v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请有需要人群及时到就近接种点进行疫苗接种。
编辑:李倩瑶
图片:张迪
文字:王飞
审核:周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paidaiban.com/xjyzlff/5132.html